仅仅用时21天,《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成功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超过了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2》,后者于2024年上映发行,全球累计票房约123.19亿元,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联合制作出品,代表着目前排名全球最顶尖的两大动画公司强强合作的最新实力,而我们的“魔童”超越了这样的“特工”,以及数部其他类型经典电影,站在了最前列,“影史升国旗”升到了总榜第七位剑指更高位。
全球影史票房前50全部被好莱坞影片牢牢占据,星条旗组成了连连看,英语几乎是唯一语言,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虚空裂抓”则撕开了这一绝对垄断,并仍在持续扩大中。
绝对垄断的背后,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好莱坞引领主导的电影工业集大成者在全世界范围的席卷浪潮,同时也是彰显着以各类美式超级英雄为代表的价值体系、技术标准、品牌形象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深刻影响和培育着全球至少三代青少年观众的流行审美和价值构建。从人人哼唱的《泰坦尼克号》(1997年)到风靡儿童周边的《冰雪奇缘》(2014年);从引领电影科技创新的《阿凡达》(2009年)到横扫全球的《复仇者联盟》系列……整整30年的全球电影市场,这些超级系列大IP就像美元符号一样水涨船高,深植人心。现在这里面出现了搅局的“混天绫”,可谓越搅越热烈,越搅越红火。
电影诞生130年以来,从来不仅仅只是流行文化产品,它的内核是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是人类情感共通共鸣的体现,代表着人类当下时代最先进的文明表达。影史首作《工厂大门》(1895年),展现的是法国里昂卢米埃尔工厂工人下班场景,诞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欧洲;影史商业大片开端《泰坦尼克号》,将爱情的古老主题与灾难片形式嫁接,营造了工业质感下的银幕美梦,拓展了人类情感体验的空间;影史票房冠军《阿凡达》,则向全世界展示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彪悍肌肉”、先锋理念以及绝对话语权。中国电影追赶的步伐不曾停歇,前辈电影人从执着欧洲三大节、逐梦奥斯卡、勇闯好莱坞的取“西经”路上奔波多年,回望来时路,还是没能成功挑战坚如磐石的垄断体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让“子弹”飞出来的姜文总结说,什么时候航母多了,什么时候就有话语权了。现在航母多了,六代机飞了,大模型开源了,“魔童”也在必然中破鼎而出了!
这个“必然”来自工业发展带给创新者敢想敢为的本领底气
《哪吒2》片尾长达8分钟满屏出现的动画制作企业logo,均来自国内,138家专业制作团队通过模块化流程协同合作,调动了4000多位中国动画人才,运用集成了37项行业专利技术,共同托举出了“魔童”的诞生。这些公司涵盖了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角色设计、场景建模、动画制作、特效处理、光影渲染等。多项先进的工业技术在电影里呈现:粒子水墨技术、动态捕捉和AI渲染技术、云计算分镜系统等不一而足,全片镜头数量达到2400多个,其中特效镜头就有1900多个,尤其是片中数以亿计的特效粒子、复杂的光影渲染以及细腻的角色表情,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算力服务。
如果说《战狼2》《长津湖》等类型影片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从“作坊式创作”向“工业体系化生产”的转型,那么《流浪地球》系列则通过融合前沿科技与电影工业创新,不断接力攀登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加速进化、迭代升级,而《哪吒》系列最终实现了中国电影从“大而不强”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转变,这背后是中国工业化的飞跃和中国“智造”的强势崛起。
这个“必然”来自市场繁荣提供实践者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自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增长多年,到2024年底全国共有影院13336家、银幕81054块。电影票房经历了从快速增长期(2012至2015年)到稳定期(2016至2019年)再到复苏期(2021年之后)的过程,最巅峰期的票房达到了642.66亿元(2019年),与同年世界第一大市场北美电影市场缩小到只有20亿美元左右的差距,而截至3月6日,在《哪吒2》的带动下,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已达229亿元,占据了全球市场超47%的份额。十几年间,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容升级,电影票房持续增长,成就了中国电影腾挪辗转、似可摘星的造梦空间,大片佳片繁荣了市场,而市场的繁荣也回馈了大片佳片足够巨量的票房,鱼多生龙,龙腾四海,百亿级别的超级影片终于出现了。
中国电影市场够大够深,也够多元够包容,既能容纳百亿级别影片,也可以兼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文化类型的影片:《摔跤吧!爸爸》(印度2017年)中国票房(12.99亿元)占该片全球票房的61%;《看不见的客人》(西班牙2017年)中国票房(1.72亿元)占该片全球票房的97%;《何以为家》(黎巴嫩2019年)中国票房(3.76亿元)占该片全球票房的95%,中国电影市场真正做到了与世界美美与共。
这个“必然”来自人民需求指引
从业者创作生产的方向
同在此次春节档亮相的电影《唐探1990》,结尾处魔术师金陵福带着刚问世不久的电影摄影机,站在离开纽约前往国内的游轮甲板上感慨:电影是最大的魔术。1900年的纽约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中,具有欣赏和消费魔术、电影这些时髦艺术的人群基础和生产土壤,而在太平洋另一岸的中国,彼时的中华民族却正处于危难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探索追求“救中国”道路的同时,想尽办法把一切前沿的、先进的、文明的东西带回国内,以希冀传播火种和希望。这种努力探索草蛇灰线,让电影艺术从传入伊始,就注定了将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产生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一批优秀从业者更是自觉担当起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求的社会责任,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优质内容,《哪吒2》便应运而生。截至目前3亿多的观影人次,贵阳IMAX GT厅的持续火爆,正是人民群众用手中的电影票回应着对优质文化内容的强烈渴求。
这个“必然”来自传统文化滋养创作者灵感源泉的不竭富矿
“哪吒闹海”的故事家喻户晓,相关题材的文艺作品,几乎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童年记忆。自《哪吒2》上映起,观众便乐此不疲玩起了解谜游戏,不断从片中解锁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密码,“密码”之多,“压缩包”之大,被“解压”的“文件”之庞杂,以此生发出的无数中国故事、神话人物、文化符号、美学元素、艺术形式、地域民俗、传统要素等被广泛提及,这些共同构建起了《哪吒2》的钢筋骨架、肌肉皮相、行为动作还有精神灵魂,一个中式神话的“魔童”形象冲出了大银幕,在与万千观众开启了传统文化的“游学之旅”。
而这种指数级联动迸发的背后,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浩瀚的历史传说、经典文学和民间故事构筑了丰厚的叙事基底;儒释道哲学与道德伦理赋予作品深刻的精神内核;水墨意境、戏曲程式、武术美学等独特艺术符号,成就了鲜明的东方视觉语言;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融合,让古老传说焕发新生,让当代观众共振共鸣。这一宝库既是民族身份的根脉,更是艺术生命的母亲河。
这个“必然”来自时代召唤
先行者担当作为的理想追求
时代滚滚前行、世界熙熙攘攘、理想蔚为可观。“魔童”背后的文艺工作者,面对时代号召,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努力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和传播者。他们的创作承担反映时代风貌、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激励着文艺工作者在追求艺术高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个人艺术理想需要扎根时代深厚沃土,需要融入时代发展大格局,只有将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相结合,将艺术追求与民族复兴主题相融合,将艺术探索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实现个体艺术生命的绽放,实现与时代双向奔赴的价值追求,在响应时代号召中脱颖而出、完成自我超越。更多理想者期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时代的召唤就是“好风”,新时代电影的“山河社稷图”就是蓝图,我们坚信文化强国群星闪耀的时刻终将会到来。
这个“必然”来自民族精神锻造开拓者百折不挠的灵魂底色
《哪吒2》成功背后是创作团队长达5年的精心打磨,是导演饺子和其团队秉持“长期主义”精神,潜心专注、坚持不懈、力求突破的创业旅程,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勇气,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在干事创业中所展现的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品质高度契合,这种精神借由片中塑造的众多角色生动传达。片中海底群妖合力向上推镇海神针的情节,引起无数观众的共鸣,那股顽强抵抗带来的情绪感染力,仿若电流瞬间穿透银幕,直抵肾上腺素飙升的最高值,让观众身临其境体会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自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伟岸气魄,亦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悲悯情怀,还有“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的无畏风骨,更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这种精神力量正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历史变迁,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始终保持着强大凝聚力的底气,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我们的“闹海”之旅才刚刚开始!“魔童”们将勇往直前,“搅动”更大风云!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