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后春节档”,一部聚焦超大城市治理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横空出世,自2月18日上映以来,凭借其深刻的主题、真实的故事和创新的表达,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票房和口碑上均取得了亮眼成绩.
截至3月31日,《您的声音》票房已超7680万元,它不仅刷新了过去五年国产纪录电影票房纪录,跻身内地影史国产纪录电影票房第三,更以“治理温度+艺术精度”的创新表达,为纪录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 创作:选材与质量的双重深耕
《您的声音》的选材独树一帜,将镜头对准了北京市近6年来的接诉即办改革实践。这一改革举措,以“12345”市民热线为纽带,搭建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解决了无数关乎民生的实际问题,是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样本。
导演徐洁勤出于对“12345为何好用”的深度思考,开启了这部影片的创作之旅。创作团队自2024年3月开始筹备,走访40余个相关单位,前期采访百余位工作人员,拍摄涉及全市9个区120余个场景,积累了280多个小时的真实影像素材,为影片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影片内容丰富全面,围绕胡同停车治理、老楼加装电梯、话务员成长、街道书记工作、接诉即办立法、外国记者调研、应急抢险等7个主要故事展开,从多个维度展现接诉即办的运行机制和实际成效。
徐洁勤介绍说,在胡同停车治理故事中,大栅栏地区胡同步行街停车难这一复杂问题,在“12345”热线的协调下,各部门联动,最终探索出合理解决方案,让观众真切看到热线在解决城市顽疾中的关键作用。而老楼加装电梯故事,则聚焦于居民内部意见分歧、施工难题等,社区工作者反复沟通协调,历经波折达成共识,生动呈现基层工作者为满足居民需求所付出的努力。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的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您的声音》为观众生动地展示了12345背后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比如说过去当大家听到接诉即办时,其实不太有概念,就是有什么情况,然后马上协调解决。北京市政府相关的部门是和清华大学有密切合作的,话务员在接到这些数据之后,相关的情况和数据是记录下来的,这为相关的政府服务,包括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梳理了流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影片中的人物鲜活立体,令人印象深刻。实习接线员在面对市民的误解、指责时,虽委屈落泪却依然坚守岗位,她的成长历程让观众看到热线工作者背后的心酸与担当;深夜加班后仍坚持回访居民的社区书记,展现出基层干部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这些真实人物的真情实感,通过镜头细腻呈现,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切体会到接诉即办工作的不易与价值。
《您的声音》摄影指导桑琪表示,拍摄全程手持摄像机抓拍,还要想方设法调动演员的情绪。“非科班演员很难像演员一样生动地展露自己的情绪。”桑琪回忆,一次拍摄中,为了捕捉王梓莹接到“不友好的电话”后生气、难过的情绪,现场架了三个不同的机位拍她,“梓莹也接了整整三小时的电话,我们后期导演在三小时的素材里最后扒拉了不到30秒的镜头。”桑琪说。
孙佳山认为,对于这种超大城市的治理,其实是一个全世界普遍性的挑战,《您的声音》为大家展示的不只是如何通过相应的执政理念和方法来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经验的不断创新和更新,而是将落脚点落在了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并在此基础之上去推动超大城市的治理。这是这一周期的北京经验、中国经验的一个具体体现。
“这个经验是中国经验的原创性贡献,大家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这些实践为当代世界的这种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经验。”孙佳山说。
◎ 发行:创新策略,精准发力
在发行方面,《您的声音》进行了大胆创新,采用分线发行、分区域发行的模式,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实践。北京作为主场,凭借地域优势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排片上获得了相对充足的空间。影片选择在2月18日上映,这一特殊档期避开了春节档的激烈竞争,又抓住了观众在节后对优质内容的需求空档,为影片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时机。
发行团队深入挖掘影片的社会价值和受众群体,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受众制定精准的宣传策略。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点映和交流活动,吸引了社区工作者、学生、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走进影院。通过与观众的直接互动,进一步扩大影片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这种精耕细作、长线放映的发行方式,打破了纪录电影传统的发行困境,为同类影片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认为,影片共7个小故事,绝大部分是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是万家灯火,也是柴米油盐,和每个人都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影片就很容易能和观众达成共情,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最大的情感公约数。用情感打动观众,是这部影片的鲜明特色。
影片路演期间,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广州路演现场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是广州“12345”热线的工作人员,观影时他们格外专注。在观众提问环节,他们积极踊跃地与主创团队交流,分享自己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回应市民诉求。
路演结束后,一位曾在部队工作过的老话务员,激动地走到刘缓身边表示要与她合影留念,他对刘缓说:“我对你们的工作太有感触了,我们也被看见了!”
但在导演徐洁勤看来,影片上映后,对声音的诠释又多了一层,“当观众们走进影院,对影片中的公共议题进行讨论时,我们又发出了各自的声音。”
在市场表现上,《您的声音》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近五年国产纪录片的票房佼佼者——票房7680多万,累计观影人次185万。该片于2月18日上映,并在此后两天实现连续逆跌,上映15天即破6000万。它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内容与市场策略完美结合的成果。这部影片的热卖,不仅为纪录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更多人看到纪录电影在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强大力量。
◎ 口碑:“让普通人的声音被认真对待”
《您的声音》收获了来自专家、影院经理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在专家观摩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表示,“12345”接诉即办是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的金名片,这部影片生动地体现了真实与温暖的交织、故事与精神的交融、艺术与时代的交响。它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而且影片在故事背后还给观众提供一种精神力量和思想价值。
中央新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永晖认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是我们这一代新影人的职责和使命。可以说,这部影片描绘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图景,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同时,这部电影也是用国际化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讲好新时代的北京故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影片用纪录电影的方式,通过故事的主人公演绎自己的真实故事,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影片整体讲了7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很扎实、很生动,切切实实地把“12345”接诉即办为市民做的事情一一展现出来。
“特别是影片通过喜正剧的方式,外喜内正,由喜到正,使得观众在轻松愉快的喜剧氛围中观看,然后获得一种正剧的感觉,这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王一川说。
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孙崇磊表示,影片主题深刻且富有内涵,以城市治理为背景,通过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城市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进步与挑战,深入探讨了城市治理中背后的人性以及社会关系和价值观点的碰撞,关注到了城市中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声音,让观众看到了城市治理复杂性和多元性,同时也让观众、大家对城市治理的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影院经理们也对影片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题材新颖、内容贴近生活,吸引了大量观众走进影院,有效带动了影院的观影热潮。
金鸡百花影城总经理裴红岩表示,在排片过程中,观众对《您的声音》的热情反馈让他们看到了纪录电影的市场潜力,给影院增加了很多信心,未来将更加关注此类题材影片的排映。
观众的评价更是该片口碑的有力证明。影片真实质朴、贴近生活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许多观众表示通过影片重新认识了“12345”热线的价值,意识到每个群众诉求背后都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北京市朝阳区市民刘女士说影片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故事“像我们生活的翻版”,社区工作者的付出令人动容;家住东城区的杜先生分享自己拨打“12345”热线的经历,称赞影片“让普通人的声音被认真对待”,增强了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