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4周(3月31日至4月6日)全国共产出票房4.62亿元,环比增长118.7%,观影人次1134.1万,环比增长115.9%,清明档期的加持效应明显。其中清明档期3天大盘产出3.7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55.1%。
在院线表现上,万达院线周产出票房8750.56万元,吸引196.85万人次观影,两线指标均据各院线首位。中影院线、中影南方新干线、上海联和、横店影视四条院线周票房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区间,其中中影院线产出4949.21万元,中影南方新干线产出4332.56万元,上海联和院线产出3914.44万元,横店影视产出2000.06万元。另有7条院线周票房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区间,8条院线周票房不及千万元。
从整体上看,当周票房在带假档期加持下有所上扬,日均票房约6596万元,但多部新片上映仅有《我的世界大电影》周票房过亿元,也体现出市场对大体量新片依旧渴求。随着清明档期结束,观众消费动能回落,在呼唤新片之余,市场还需《向阳·花》《不说话的爱》《猎狐·行动》等影片拿出更好的长线走势。
《我的世界大电影》登顶周冠
改编自全球知名游戏的《我的世界大电影》以1.05亿元的周票房夺冠。影片通过还原游戏中的“方块世界”与原创情节,兼顾了粉丝情怀与新观众吸引力。其成功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北美首周末票房更以1.57亿美元刷新2025年开画纪录,全球累计票房迅速突破3亿美元,位列年度全球票房前三。
《哪吒之魔童闹海》本周再收9636万元,累计票房达151.7亿元,该片上映67天后仍保持单日超2000万元的票房韧性,凸显了优质内容的长期生命力。
现实题材影片《向阳·花》以8007万元位列第三。该片聚焦刑满释放人员的重生故事,凭借真挚情感与演员精湛演技,在清明档三天贡献6105万元票房,成为小众影片逆袭的典范。未来两周,随着口碑传播,该片仍有足够的长线放映空间,最终票房有望突破2亿元。
此外,聚焦听障人群的影片《不说话的爱》和悬疑动作片《猎狐·行动》分别以6794.38万元和2419.12万元票房位列第四、第五,《制暴:无限杀机》和《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两部进口影片分别产出1601.51万元和1439.13万元,重映的《热烈》收获1282.35万元,春节档影片《唐探1900》产出1020.75万元。
观众依旧青睐IP电影
当周市场上,国产新片虽多但在题材上同质化现象明显。关注聋人家庭的《不说话的爱》,讲述刑满释放人员的《向阳·花》,呈现精神病患者困境的《阳光照耀青春里》等等,尽管题材具有社会价值,但传递出的情绪价值相似容易导致观众兴趣低迷,集体聚焦弱势群体创作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在进口影片方面,观众依旧青睐IP电影。《我的世界大电影》成为进口片连续第四年蝉联清明档票房榜首。该片凭借游戏IP的全球影响力与合家欢属性,吸引大量家庭观众,票务平台数据显示,影片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达14.6%,印证了成熟IP的市场号召力。
档期布局需与观影需求更好匹配
在本周,档期布局与观影需求的匹配度得到业内关注。虽说清明档兼具假期属性与肃穆氛围,但今年影片多为沉重现实题材,与节日休闲需求存在冲突,观众渴望多元类型,如悬疑、科幻等更具娱乐性的作品。
同样是在本周,春节档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9636万元的票房成绩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高质量内容产品的偏好。
本周票价与观影习惯方面的数据值得关注。据票务平台统计:清明档平均票价涨至40.7元,但年轻观众占比下降,35岁以上群体及女性观众占比近七成,反映市场与需求的错位。
多部新片待映
下周,《此心安处》《谍网追凶》《荒蛮故事》等进口影片即将上映,《速度与激情7》也将通过分线发行的方式重映,观众可在影院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多样化类型影片。
国产片方面,影片《东四十条》将通过全国艺联专线上映,惊悚片《封门村惊魂》、悬疑片《命中罪爱》、爱情喜剧《有病才会喜欢你》也将和观众见面。
总体看来,第14周市场中新片类型丰富,但票房产出向头部集中,体现出市场的档期依赖与冷热不均现象仍有待缓解。截至目前,五一档已有《水饺皇后》《猎金·游戏》等9部影片定档,类型覆盖更广,其中影片或可采用点映方式丰富市场供给,促使年轻观众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