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7日,第三届电影内容孵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广州市增城区举行。此次论坛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主办,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支持,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社会活动部、《世界电影》杂志社、华语星光(广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东八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市增城区影视文化协会、广州市电影家协会、普利星(广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李劲堃在致辞中介绍,今年5月,广东出台了“影视政策15条”,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优化全省影视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广东省文联、省影协将以此为契机,打造更多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艺品牌,培育更为丰富的文化新业态。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认为,通过电影内容的孵化,可以将城市文化生动地呈现在大银幕上,如《哈利·波特》系列、《神探夏洛克》《长安三万里》等作品都是成功的实践。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表示,广东是国内“第一票仓”,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广州全市建有242家电影院,逾1700块银幕,为中小成本电影提供了更多“被看见”的可能。而增城地处大湾区核心区域,深耕影视文化特色产业,通过影视全产业发展带动城市新老交融,助力打造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
广州市增城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廖平介绍,增城区高度重视影视产业,2024年广东省出品票房破亿的影片中,有四部出自增城的影视企业,《默杀》《谈判专家》《“骗骗”喜欢你》等作品以精良制作赢得市场。如今,增城集聚影视上下游企业及工作室近700家,广州“增城聚荔”影视服务平台如同强力磁场,吸引猫眼、联瑞木马、中影制作等知名企业入驻,产业生态圈持续完善,“影聚增城,影梦成‘增’”的品牌在粤港澳大湾区日益响亮。
在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电影IP孵化”与“城市文旅发展”等议题,从各自领域提出见解。“近年来,将优秀的城市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有不少成功案例,如《繁花》《少年的你》《去有风的地方》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认为,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不仅激活了城市文化记忆,还通过文旅融合与品牌推广,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形成文化驱动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指出,影视IP可以与文旅产业同频共振,文旅产业亦可从多场景、全链条、全周期为承接影视IP提供丰饶土壤。他提到,影视和文旅都是内容产业,需要具备独特的魅力,并通过创意手段来呈现,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实现共生发展。当天举行了“动画与城市文旅发展”主题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孙承健的主持下,与会嘉宾围绕“动画影视如何点亮文旅之光”进行了深入交流。
论坛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广东省电影政策和产业活动推介会。广东省电影局就“广东影视政策15条”“广东动漫影视政策15条”、电影人才培养“繁星计划”以及其他电影扶持政策等业内关注的热点进行介绍;广州市委宣传部就电影市场、电影服务、电影节展、拍摄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电影扶持政策进行推介;增城区向在场来宾推介“增城聚荔”一站式影视文旅服务平台;2025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组委会现场公布了今年影博会的特色活动、创新亮点、展商权益等内容,邀请海内外影视从业者于今年12月相约广州。
随后,多部粤产电影新作主创依次登台推介影片,集中展示广东电影的创作活力。由中俄两国合拍的《兑奖期》聚焦女性喜剧,是一部以三个性格迥异的女人为主角的公路类型片;《人生二重奏》讲述的是一位“拼命老头”与一位“咸鱼青年”被迫联手拯救工厂的喜剧故事;电影《阿季》入选2024年广东青年电影人才“繁星计划”, 获得2024“蓬勃计划”国际创投大会“优胜电影项目”。该片讲述一位身患绝症的京剧名角,为解开一生的心结前往香港寻找师弟的故事,由郑保瑞监制、姜大卫主演。足球题材影片《一生何“球”》根据“球王”李惠堂的事迹改编,讲述100年前少年李惠堂以热血爱国的体育精神团结人心,为国争光的故事。
(尹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