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5乡村电影创作培训班6月27至29日在广州市增城区举行。本次培训班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支持,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社会活动部承办,华语星光(广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市增城区影视文化协会、广东八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总编辑、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光磊;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肖小青;广州市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出席致辞,开班仪式由中国世界电影学会社会活动部部长聂宏飞主持。
此次培训班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政治理论学习、到项目运作及制片、规划选题、编剧选题、导演技巧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解析乡村电影全产业链条的搭建。宋智勤号召学员们以敏锐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捕捉乡村发展中的新变化、新风貌,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让乡村电影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共鸣。高光磊希望通过培训激发学员们的创作灵感、提升能力,挖掘更多优秀的乡村故事,同时分享前沿的电影创作理念、技术和传播方式,助力大家紧跟时代,创作更具时代感的作品。肖小青认为,本次培训班是广东省文艺界培养优秀电影专业人才的重要抓手,是帮助文艺人才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做好电影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的重要举措。
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志忠从中国电影史谈起,分析中国电影创作受东西方文化影响的演变过程,重点剖析新主流电影的工业美学。他提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中国电影创作与理论唯有深刻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并始终契合现代文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以类型化叙事和工业化制作,方能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电影学派的现代性美学。演员、制片人、监制郑昊从自身由演员转型为监制、制片人的经历出发,与学员们倾情分享了自己拍摄公路片、主旋律影片的实践经验,认为操盘一个电影项目,应把剧本放在首位,剧本好坏决定了影片质量;同时导演要有制片意识,要学会组建自己熟悉的团队。西安电影制片厂副总经理、著名编剧袁媛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指出文本创作应基于真实素材,只有在乡村真正生活过,对写作主题有深入理解,才能创造出有说服力和深度的作品。她建议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运用高级的写作手法如黑色幽默等来展现故事,还可以尝试加入超现实元素,为影片带来新意。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杨亚洲认为,要关注时代变迁,关注时代洪流下的普通人悲欢,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创作回归本真,用时间沉淀出好作品。只有看到时代的变迁和普通人的存在,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张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