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合作论坛在重庆举行。此次论坛发布了“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人才培训计划”,并举行“上合组织国家电影制片人协会联盟倡议书”签约仪式。
本次论坛聚焦“共创、共享、共赢”主题,不仅展现上合组织国家电影发展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也搭建起了凝聚共识、推动合作的重要平台,更好地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电影繁荣发展。
论坛上发布了“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人才培训计划”。据介绍,该计划邀请各成员国推荐的1—2名优秀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于今年10月至11月来华进行为期14天的深度交流学习。培训将在北京和重庆双城开展,涵盖电影学术交流、电影工业实践、产业考察等丰富内容,中方将承担学员在华期间的学费、住宿、餐饮、交通等费用。这一计划旨在为上合组织国家电影人才搭建跨国交流平台,推动电影人才的培养与合作。
此外,论坛现场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倡议成立“上合组织国家电影制片人协会联盟”,并就进一步加强电影领域交流互鉴,推动技术创新、资源共享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三点倡议:联盟将搭建电影产业合作平台,建立电影企业联络名录,鼓励电影企业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交流展映、区域发行放映等活动,积极参加各成员国举办的国际性电影节展;推出“上合组织国家青年电影人才交流计划”,选派优秀青年电影人才赴成员国交流学习,邀请资深导演、制片人开设大师课程,为新人项目提供专业指导。
圆桌讨论上,白俄罗、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蒙古的优秀电影人、制片人、政策顾问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电影合作新机遇。圆桌讨论分为上下两场,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产业研究部副主任汪忆岚主持。
上半场的圆桌中,各位嘉宾围绕各国在电影政策、产业支持和制作布局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分享如何以光影为媒,把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上海精神转化为真实可见的合作项目和银幕作品。
白俄罗斯文化部电影司顾问扎伊采娃·拉德米拉·格奥尔基耶芙娜分享了白俄罗斯的电影生产管理和发行支持体系。从政策管理、资金支持、电影修复、数字电影库建设、举办电影节、院校建设等方面,白俄罗斯非常重视电影发展,他们“将电影作为广大民众能够消费得起的一种文化产品,提升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增长见识和知识”。
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影支持中心电影推广部首席总监古尔努尔·科扎赫梅托娃表示,哈萨克斯坦电影稳步前行,整合了国家战略、私营制片、国际合作与本土人才。过去六年,电影行业深度转型,制片公司数量、项目、规模、新人、首作、类型片及观众群体显著增长。目前,竞争性项目资助机制已日趋健全,面向2030年的新发展战略也已制定,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参与深度正持续提升。
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经理章慧霞介绍道,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原国家数字制作基地基础上,纳入创作、制作、商务版权等业务,实现了生产与制作流程的融会贯通升级,一个影视项目可在园区内完成从创意到拍摄的全流程。如今,制片厂基地有16座具备同期录音功能的工业化摄影棚、庞大的外景搭建基地和外景地,还有大量服装道具、物理特效、摄影及灯光器材租赁库房。
吉尔吉斯国家电影署副署长马拉特·阿萨纳利耶夫谈到,尽管吉尔吉斯斯坦资源相对有限,但拥有强大的工业潜力、深厚的创作传统与独特的作者风格。吉尔吉斯斯坦的电影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从那时起我们的导演、编剧、摄影师和演员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赢得赞誉。如今的吉尔吉斯电影既扎根传统,又融合了现代电影语言,积极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
巴基斯坦信息和广播部电子媒体和出版物局执行主任萨米娜·法尔津称赞了中巴双方在媒体和文化领域签署的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谅解备忘录。“通过这些协议,我们可以实现共同创作。我们的影视产业有非常杰出的人才队伍,而且他们很多都有国际背景、国际视野。政府也在持续推动和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为外国电影人提供便利的签证服务。”
《极速追凶》制片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电影制片厂总经理维克多·沙德林坦诚表示,尽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电影制片厂已有60多年的历史,创作了1000多部包括娱乐的和文艺的电影,还参加了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但是“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希望能够得到中方的培训,参加中方的人才提升计划”。
塔吉克斯坦电影人协会主席萨法尔·哈克多多夫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塔吉克斯坦在下一代影人的培养中,通过国家机构、艺术院线、国际合作等方式提升电影人的能力,尤其关注女性影人、青年影人的培养,“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机制,让我们一同加强合作,奉献更多好的电影作品”。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影署署长舒赫拉特·里扎耶夫为大家推荐了参与本次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多部影片,同时还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与其他国家开展的紧密合作。在合拍电影、电影节展映、人才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果。“相信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将形成一个强大的欧亚电影空间,各国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发出和谐统一的声音。”
蒙古国家电影委员会委员奥嫩道尔什·达什敦多克对国际合作充满期待。“我们期望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合拍项目在政府层面获得了大量支持。尽管我们国土面积较小,但我们十分期待能借助国际合作,将我们在电影行业的地位提升至国际水平。”
下半场的圆桌中,各位嘉宾围绕“运用创新故事、现代技术和跨国合作,打造兼具本土性与国际化的新一代优质电影作品”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合拍影片《请等着我》中方制片人谷国庆强调:“首先要尊重他国的政体、国体信仰、民族风俗、生活习惯。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找出我们的共同点。”他从文化底蕴、艺术认同、政策扶持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并希望能够以这部影片“弘扬两国的大美风光,拉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壹同制作国际部制片人张钊维分享了一些思考。首先,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上,既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多元的叙事细节、国际观众的关注度,还有中国影视优渥的创作环境和不断提升的制作能力。其次,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也有较大挑战,如人才稀缺、国际发行能力无法与海外流媒体对抗等。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等代表也纷纷发表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