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入选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的中国首部潮剧数字电影《东吴郡主》在北京举行专家观摩研讨会,获得现场专家一致盛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主办、佰安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该片改编自同名经典潮剧,主创阵容强大,由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的著名电影导演马崇杰执导,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范莎侠编剧,饰演女一号孙尚香的张怡凰则是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其他主演还包括郑健英、林初发、林武燕等潮剧表演艺术家。
本片的指导单位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方为广东潮剧院、广东潮剧院一团、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出品方为广东阳柳(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东晟传媒有限公司,由广州大同文化影业有限公司承制。
潮剧被誉为“南国鲜花”,迄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东吴郡主》获奖无数,以原版舞台剧的原班人马为依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本片故事讲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东吴郡主孙尚香立志嫁一个扶危平乱的天下英雄;在其兄孙权与刘备的霸业争斗中,孙尚香陷入一场政治假联姻的两难之中。孙尚香坚定地追随刘备,却由此饱尝人生痛苦。在秉大义闯营谏夫阻战无果后,孙尚香悲烈投江……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电视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胡占凡,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原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赵化勇,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陈涌泉,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喇培康,资深电影监制、中影一级导演江平,国家一级编剧、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韩志君,著名剧作家、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马维干,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表演艺术家杨凤一,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潇湘电影集团艺术总监、著名剧作家张冀,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燕,国家一级编剧、央视戏曲频道著名主持人、中国视协电视戏曲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宝乐。
《东吴郡主》出品人、广东潮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奕瑄,联合出品方代表、北京潮商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京潮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广东阳柳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单虹,本片导演马崇杰、制片人董培雯、主演张怡凰,以及汕头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刘雨声、广东潮剧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海咏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专家们一致给予潮剧电影《东吴郡主》高度评价:首先,本片将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既有电影质感,电影化程度高,同时又保留了戏曲艺术的特点与精华,称得上“代表了中国戏曲电影导向的正确方向”;第二,立意很高,体现了家国情怀,又有反对战争、以和为贵的主题,对于当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三,故事构思巧妙,少有地以孙尚香为主角,敢爱敢恨的人物立住了,情节感人,催人泪下;第四,演员表演精彩,层次丰富,凸显潮剧艺术的独有魅力。
◎专家评价
胡占凡:人物塑造成功
广东能够推这样一部潮剧电影,难能可贵,对潮剧文化的传承、弘扬是一种贡献。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对于孙尚香的塑造非常成功。《东吴郡主》没有受到三国原著或过去的艺术作品、民间传说的束缚,正确处理了和史实和虚构的关系,通过艺术手段,塑造了一个丰满、立体的巾帼形象,而且还和以前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孙尚香和刘备原本是政治联姻,但是她对刘备恰恰有情。孙尚香爱的是英雄,敢爱敢恨,同时,吴和蜀之间的关系,又给孙尚香与刘备之间的感情带来非常复杂的问题。孙尚香性格鲜明、深明大义,她与刘备的这段情上档次,不像李隆基和杨玉环,仅仅是儿女情长、风花雪月。
仲呈祥:体现了戏曲电影导向的正确方向
我为这部电影叫好,演员、导演都非常棒,可以说,它体现了戏曲电影导向的正确方向。现在有的作品,陷入粉丝文化、饭圈文化、流量文化,这并不可取。《东吴郡主》从立意上来看,挖得很深。孙尚香这个人物完全立起来了,表现了夫妻情、家国情,而且她的思想境界比刘备站得高。
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指示,一个文艺作品究竟好不好,检验的就是这三条:人民群众看了之后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有没有得到提高?我认为本片就符合这个标准。当代女性观众看完这部电影,会从孙尚香身上吸取到正面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她渴望和平,反对战争,这在当下也很有现实意义。更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在传递这些信息的同时,还不动声色地跟当代文化相适应,称得上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什么我看这部作品会觉得激动?就是它有正面的思想价值引领。
田进:感人有泪点,看得很过瘾
这部片子非常感人,细节也非常好,而且还有泪点。孙尚香这个人物写的非常丰满。主演张怡凰也演得精彩。她是梅花奖获得者,师从我国当代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先生,希望张怡凰能多拍几部戏曲电影,做好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工作。我相信这部片子在潮汕地区、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等都会很有市场。
赵化勇:题材选得好、选得巧,人物立得住
来之前带着很大的问号,看完片后,发现的确是一部好戏。首先,题材选得好、选得巧。讲到三国,往往会想到刘、关、张等,谁也想不到孙尚香的故事,她只是三国里的一朵浪花而已。结果没有想到电影把这朵浪花充分展示出来了,把重点落她身上了,这个角度非常巧妙。
第二点,编剧编得好。他舍去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包括火烧连营等。而且这个本子很感人,虽然听不懂,但通过看字幕,也能感受到这个人物立起来了,从而整个电影就立起来了。
童刚:注重传承,戏曲电影不以票房论成败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讨论,戏曲电影里,应该是以舞台为主还是以实景为主?也许大家各有不同见解,但从这部影片来说,我觉得结合得很好。片中美轮美奂的场景,把戏曲和电影的优势都体现出来了。另一方面,这部影片选题很好,它选了一个可能并不起眼的人物,但是电影的立意很高,有反战主题,女主角热爱和平,心系众生,而且把孙尚香的敢爱敢恨刻划得入木三分。
此外,它的情节构思很巧妙,像刘备和孙尚香要离开吴国那段戏,我没有想到后来把孙尚香的忠孝难两全都表现了出来,同时还把老夫人的境界也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好几段情节的安排和表演都很精彩。我相信这部影片是能够流传下来的。戏曲电影不能简单地以票房来衡量成败,它真正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和传承价值。让经典的戏曲剧目通过电影流传下来,我相信这更有意义。
陈涌泉:戏曲电影是戏曲盛开在银幕上的花朵
今天看了片子,我觉得拍得相当成功。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我们在老问题上的新突破——把写意和写实结合得很好。有些戏曲电影,过分强调电影化,这对戏曲本身特有的写意性和程式化表演是有伤害的。我一向认为,对于戏曲电影里的戏曲特点,一定要充分地保留和发挥。戏曲电影里的电影化,其实是借助电影的技术、镜头语言把戏曲特性张扬到极致。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戏曲电影是戏曲盛开在银幕上的花朵,戏曲和电影之间的这个关系把握准,戏曲电影就一定会成功。
喇培康:中国戏曲电影化达到新高度
作为戏曲电影,《东吴郡主》的电影化程度非常高。第一,内容好。这部片子主题就是宣扬了“以和为贵,战争没有赢家”,我觉得非常深刻,特别是对于当下,很有现实意义。 第二,人物塑造好。片子里的女一号孙尚香,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爱又恨,有理想有追求,爱好和平、反对战争。除了孙尚香以外,其他人物包括刘备、吴国太、孙权等,我觉得也是非常可圈可点。第三,戏曲电影的电影化做得很成功。它把戏曲艺术和电影艺术做了非常完美的融合,把舞台上没法表现出来的东西,通过大银幕全部表现出来了,充分且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多种电影手段,包括推拉摇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完美展现出潮剧表演艺术家精湛的演技以及精美的舞美、服化道和潮剧本身所拥有的戏剧张力。
江平:电影和戏曲结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认为《东吴郡主》有三个结合:第一,它是电影和戏曲的结合,中国电影从戏曲电影《定军山》开始,从舞台延伸到银幕,又在中国电影诞辰120年的时候,看到这么一部优秀的戏曲电影。从《定军山》到《东吴郡主》,体现了戏曲电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第二,新和旧的结合。比如音乐,《东吴郡主》里有传统的“三大件”,也有交响乐,是新旧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还有特效,很多场景有水墨画的感觉,很唯美,剧组哪怕真的置身于长江边上拍,也不一定能打造出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新旧结合让片子既保留了戏曲的味道,又有新的电影手段的尝试。
第三,虚和实结合。这里我指的是表演,戏曲表演上程式化的东西要有,包括眼神的运用等,但过去一些特别夸张的表演,这次并没有强调,能使现在的电影观众更加容易接受。
总之,这部电影的立意很好,强调家国情怀,呼唤和平,反对战争,也体现了总书记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要求:“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韩志君:重场戏出色,兼具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第一,我觉得《东吴郡主》的片头做得特别棒,独特、有美感、有视觉冲击力,调动起观众对这部影片一种非常强烈的期待。
第二,三个重场戏非常好:孙尚香别母、孙尚香闯营劝夫、孙尚香江边祭夫也祭自己。情景交融,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内心的世界,都表现得非常充分,情感充沛,不仅有视觉冲击力也有情感冲击力。
另外,我尤其赞赏这部影片表达的战争观,这种战争观和马崇杰导演在《南越宫词》《睿王与庄妃》里的表达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化干戈为玉帛。总之,这个戏拍得很精彩,把电影元素和戏曲元素结合得非常好。(下转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