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同志的复信,体现了他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持久关心。总书记在信中肯定了中国电影过往的优异成绩,也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要作崇德尚义的表率,拍摄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总书记的话既是期许,也是鼓舞,对我们这些创作者很重要。
过去两年,在中宣部、国家电影局的领导下,中国电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作为创作人员,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电影工作的关心和扶持,使我相信中国电影前程远大。我借此机会说两点意见。
第一,是如何通过艺术创新跟上时代步伐的问题。如果说电影创作是反映时代的,那么对于时代进步过程中出现的新状况,新走向,甚至新问题,都应予以一定程度的反映、表现,摆脱题材决定论,拓展对主旋律概念的认知,真诚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除了我们反复说过的电影的艺术属性之外,关注社会所关注的,反映观众所向往的、关切的、想看的,让电影接上地气,使电影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敏锐性,由此唤起广大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新期待,感觉到电影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这才是电影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崇德尚艺”是我们的基本立场,须臾不可忘。而总书记要求“抒发人民的心声”则是我们最终期待的硕果。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创作者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以文化自信的姿态,放开手脚,造成一种热烈积极的创作气氛,使我们的电影作品变得新鲜、活泼、多样,而且生动鲜活,带有直面现实的锐气,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第二,是关于提高质量、多出优秀作品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已取得了显著进步,大片不断、佳片纷呈,这是广大观众有目共睹的,也是电影创作者艰辛奋斗的结果。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由于成本的缘故,一些影片拍得很快,质量上也比较粗糙,同质化的倾向比较明显。而这样拍出来的影片有些票房成绩还不错。因此有一种认识,认为与质量相比,成本才是硬道理。因此产品“同质化加快速生产”成为一时的趋势。但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可持续的,过分同质化总归是会让人倒胃口。我始终相信观众对电影的第一诉求是新鲜的内容和上乘的质量,中国电影的上升之路是依靠提升质量托举起来的,电影创作者对观众负责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质量,而忽视质量必遭惩罚。当然,提高电影质量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例如人才培育、创作视野、创新变革、技术手段等等。但提高质量的问题确实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中国电影几十上百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让我们继续努力,创造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