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0日,由天津市电影局、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天津市电影家协会、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天津电影制片厂承办的“戏曲电影《庚娘》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业界专家学者和影片出品方及主创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对该片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叙事手法及拍摄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为进一步推动戏曲电影艺术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电影《庚娘》是一部剧本取材自《聊斋志异》篇目,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同志改编。影片由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艺术总监孟中华执导拍摄,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王冠丽担纲主演。影片刻画了一个嫉恶如仇、机智刚烈的传奇女子形象。
影片导演孟中华介绍,本片创作核心是戏曲艺术和电影语言深度结合,坚持以戏曲演电影,以电影手段再现戏曲故事的理念。美术方面追求的是情景真实,环境、服装、道具力求符合时代特征与生活质感,同时巧妙融入戏曲元素,在具象的真实中,透出戏曲审美的寓意,形成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
与会专家认为,该片艺术创作独具匠心,故事情节丰富饱满,通过白派唱腔细腻的演唱,深刻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同时,镜头语言和后期水景等特效技术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和观赏性。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戏曲本身就是高台子,教育意义也很强,按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体现戏曲艺术的本体特点,相信这部戏曲会长远不衰,电影也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表示,这部作品巧妙融合了戏曲与电影艺术,既有电影语言的质感也有戏曲特点的精华,通过保留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演特征,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画面剪辑、音效配乐打造出立体的人物塑造和完整的叙述表达,的确是一部戏曲与电影有机交融,相得益彰的上乘佳作。
中史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仲呈祥表示,要充分理解改编者的深意,重视中华民族当代文化建设和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皇甫宜川认为,戏曲电影的价值是既是传统戏曲的影像又是与电影媒介融合创新的实践。艺术特色就是扎根于戏剧的美学与人文的内核,创新就是用电影语言去激活传统故事的当代声音,希望今天的青年观众能够从这部影片中感受到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情感共鸣。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田园表示,这部电影延续了这些年天津评剧白派剧团戏曲电影化的创新理念,延续和发扬电影的叙事手法,重构传统戏曲美学的道路,评剧通过电影这个媒介展现出了勃勃生机的生命力。
天津电影制片厂总经理、影片出品人梁奇介绍,天津电影制片厂已将戏曲电影作为天影厂重要的生产片种之一,近年来拍摄了一批戏曲电影,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在戏曲片的拍摄过程中,力求在尊重戏曲本体美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电影语言和技术手段,探索传统戏曲艺术在银幕上的新表达、新意境。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