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不仅为新时代新疆舞蹈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电影艺术提供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契机,更为以艺术的力量凝聚人心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疆舞蹈与电影艺术的融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汲取灵感;坚持以新时代新疆为底色的审美范式,借以电影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守正创新为机理的创作态势,将民族传统与现代审美、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巧妙结合。不仅推动了新疆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中国电影圈层的多元化建构,而且有效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本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也是党基本理论的延伸拓展,与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当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
新疆舞蹈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创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秉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理念,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发展路径深刻体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民情感的尊重。在电影艺术中运用新疆舞蹈元素,需关注到普通民生、个体人生,认识并反映差异,理性地看待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有机地结合民族共有的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和时代记忆,塑造出能够引发共鸣、互通互融的舞蹈形象,达成情感空间上的深度交流。如我国经典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影片以边防军民共同抵御外敌的历史事件为原型,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军民一心,尤其是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旋律与鹰舞的舞蹈形象,成为我国几代人心中的经典文化符号。近年来推出的电影《歌声的翅膀》,讲述了三个年轻人深入新疆各地进行音乐采风的追梦之旅,影片中包含了大量的歌舞场景和舞蹈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现代音乐和现代舞蹈,形成了欢乐明快、节奏动感的新式民族舞蹈,让原本具有文化差异的新疆各民族歌舞构成了内在的统一,不仅使观众观赏到壮美的新疆美景,了解新疆地区别具一格的舞蹈文化,也感受到新疆各族同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内生动力和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从而展现新时代新疆风貌。
新疆舞蹈与电影艺术的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艺术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传递人民的情感,将人民群众的日常情感和生活体验融入电影的舞蹈之中,以求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每一部作品都充满生活的温度和时代的气息。“舞蹈+电影”融合的艺术形式已成为反映新疆社会现实、传递新疆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坚持以新时代新疆为底色的
审美范式
我国当代艺术发展应注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电影艺术中融入新疆舞蹈元素的创作应坚持以新时代新疆为底色的审美范式,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本土舞蹈文化的独特性,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新疆舞蹈艺术特色的电影作品,以视听化语言揭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现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反映中华民族的包容共生、兼容并蓄的文化认同基因,从而实现“有形、有感、有效”地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如歌舞故事片《不当演员的姑娘》基于新疆本土的歌舞元素,在串联情节、剧情的同时,给予新疆舞蹈艺术表演以充足的展现空间,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气息。此外,还有《吐鲁番情歌》《买买提2008》《大河》等影片,以舞蹈元素的融入向观众传达新疆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这对新疆地区的舞蹈文化传播效用直接关联于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
新疆舞蹈在电影艺术中的融入坚持以新时代新疆为底色的审美范式,用舞蹈与电影艺术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成为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守正创新为机理的创作态势
坚持守正创新的创作原则,是持续推进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关键准则,也是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同一性”原理的基石。
新疆舞蹈与电影艺术的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坚持守正创新为机理的创作态势,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审美和艺术手法进行诠释和展现,通过运动的影像、蒙太奇手法等集中艺术性,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和深刻的情感共鸣,不仅带领观众从更专业的视角欣赏新疆舞蹈,也使电影艺术增添了更深层次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如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立足于本土化的现实主义题材,加上以原生态的纳格拉鼓声与优美的新疆舞蹈感染观众,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观性的统一。该电影的创作以当地传统舞蹈、音乐文化为载体去寻找新时代新疆影视文化创作灵感,以此更深层次地保护文化民族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再如影片《你美丽了我的人生》,将新疆民族舞蹈元素进行了突破性运用,不仅借以新疆舞蹈塑造具有偶像气质的舞者形象,而且将新疆舞蹈置于现代化的都市场景之中,并将其与现代舞、嘻哈音乐、摇滚乐等元素进行糅合,使其更具时尚感和时代感。这部影片的大胆创新没有使传统的新疆舞蹈呈现文化离散和韵味弱化,而是更加突显、放大了民族文化魅力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对于未来我国民族歌舞电影创作以及精神文化传承、实现多民族共同繁荣具有现实价值。
新疆舞蹈与电影艺术的结合,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影视艺术作品,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新经典,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载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涵育与情感浸润,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各民族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艺术的跨界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杨志刚系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江晓宇系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以《中国红色音乐与舞蹈赏析》课程为例”建设项目(SDJG2023-70)阶段性成果;新疆师范大学2025年横向项目《舞蹈创作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践研究》(XJNUHX20251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