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字字千钧,情真意切,不仅是对电影工作者的巨大鼓舞,更为新时代文艺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四川电影工作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回信为强大动力,以更加庄重踏实的态度投身创作,用镜头镌刻时代风云,用光影讲述中国故事。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韩梅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八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字里行间的殷切嘱托让我们备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信中重申的“人民立场”,是文艺创作的“根”与“魂”。文艺脱离人民便如无源之水,《党的女儿》《人到中年》等经典作品,皆因扎根人民、反映时代而穿越时光。文艺工作者唯有走出“象牙塔”,在烟火气中捕捉真情,才能让作品与人民同频。我们将架好“扎根人民”桥梁,扶持现实题材作品,开展“艺术家下基层”活动,让创作素材带泥土温度;筑牢“坚守理想”阵地,邀约老艺术家分享心得,以经典案例引导后辈坚守初心;激活“传承创新”动能,推动“文艺+非遗”“文艺+科技”融合,让巴蜀文艺闪耀全国。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寒露说,习近平总书记给老艺术家们的回信是激励,更是文艺事业的方向指引。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回信精神,将其转化为提升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机制的内生动力。做实文艺事业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展各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服务工作,为艺术创作汲取时代养分提供便利,促进思想碰撞与艺术创新。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演员王迅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四川电影人,我们要传承前辈们德艺双馨的精神,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在电影创作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制片人张苗认为,要深耕中华文化沃土,让传统文化在银幕上焕发新活力;紧扣时代脉搏,用光影艺术展现新征程上的中国故事;勇于创新突破,探索符合中国观众审美需求的表达方式;直面市场挑战,以优质内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理事作家、编剧饶雪漫表示,作为新时代电影人,我们在坚守艺术初心的同时,更要聚焦青年群体,用光影记录青春奋斗,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打破刻板印象,避免说教,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价值观,善用新技术、新媒介,让主旋律作品更接地气、更具青春气息。
新圣堂影业创始人、导演、编剧田羽生说,文艺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承载着价值引领的责任。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应当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感染人,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峨眉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毛玉梅说,总书记回信深刻阐明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根本与“德艺双馨”的崇高追求。一要深植思想,打造精品;二要强化支撑,提升效能;三要固本强基,传承艺德,将高尚艺德熔铸为峨影人的精神标识。
甘孜州电影家协会主席多吉彭措表示,电影工作者要坚持走进基层,关注人民的喜怒哀乐,以敏锐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用生动的镜头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让电影真正成为反映时代风貌、传递人民心声的窗口。
(来源:四川省电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