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新闻传来时,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正在山东烟台举办“青葱青年影展”和“中国电影导演之夜”,总书记的回信在电影导演群体中引发巨大反响。
导协会员导演们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并踊跃发言。大家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要把回信精神同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让作品承载生活温度
用精品回应观众期待
“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正在烟台举办活动。总书记对于中国电影的关注与勉励,让在场的青年导演以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会员们感动、兴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贾樟柯说,“总书记的来信提示我们,要把个人的艺术理想、艺术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事业之中。我们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带着真挚的情感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导演群体应该准确捕捉时代精神,让世界感受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文化自信’‘生活沃土’‘时代精神’‘人民心声’,总书记对当代中国电影工作者们的期许是最朴素的创作真理,也是最高境界的艺术理想。大道至简,切实践行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值得穷尽一个电影人职业生涯的全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24年度荣誉终评委主席郑大圣表示,“愿吾辈受此感召,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心无旁骛、不遗余力地砥砺前行,创作出不辜负时代使命、不辜负电影艺术的作品。”
学习讨论中,“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是导演们的一致体会。
《热搜》导演忻钰坤表示,读完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颇受鼓舞。回信的核心精神是希望我们的电影能更贴近生活、服务观众。身为青年一代电影从业者的我备受鼓舞,立志用心面对创作,为观众带来更多真诚、有温度、源于生活的好电影。
《过昭关》导演霍猛表示,作为一名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在读到总书记给8位老艺术家的回信后,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老艺术家们一生辛勤耕耘和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年轻一代电影人的关心和激励。在以后的工作和创作中,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平凡的生活中汲取灵感与养分,扎根生活沃土,讲好中国故事,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热血和力量。
在深入学习回信精神后,不少电影人表示要牢记嘱托、扎根生活。
《路过未来》导演李睿珺表示,作为一名青年电影工作者,我将继续扎根土地、扎根生活、秉持良知,用电影记录、关切、展现一位位在时代大潮中顽强不屈的劳动者们的心声,用闪耀银幕且具体而又鲜活的生动个体。要坚守艺术理想,为创作出更多现实主义佳作而努力。
《下一个台风》导演李玉表示,身处这样一个澎湃多样的时代浪潮,作为一个导演,要为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女性导演,我深感责任在肩,女性电影里藏着时代脉搏里最敏感,也最坚强的跳动。总书记期望我们扎根生活、坚定自信,我定以镜头为笔,描绘女性在时代中的坚韧与梦想,用作品回应时代,为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奇迹·笨小孩》导演文牧野说:“总书记给艺术家们的回信,为我们新时代电影人指明了方向。我会牢记‘扎根生活沃土’的嘱托,主动沉入时代,捕捉鲜活故事,用现实主义镜头呈现平凡人的光芒,让作品承载真实生活温度,用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精品回应观众的期待。”
与时代共舞,与观众共振
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新闻时,还有不少导演正在路演或创作中,认真学习了回信精神后,大家表示将继续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
“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在片场读到了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前辈的回信。他表示,总书记的回信字句间流淌着跨越代际的使命接力,“这让我深切反思电影人的身份价值:我们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者。面对文化多元浪潮,青年一代更需扛起责任:在创新表达中弘扬正向价值观,以真诚创作筑牢文化根基。未来的创作中,我将时刻审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坚持用扎实的剧本、精湛的表演、敬畏的态度,创作出能唤起观众共振、直抵人心的作品。”
《长安的荔枝》导演大鹏读到总书记给8位电影人的回信时,正在奔向下一个电影院与观众见面的途中。他说:“信中的文字更让我意识到身为新一代电影人重任在肩:电影不仅是光影艺术,更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是人民情感的诗篇。我会继续俯身生活,用镜头记载普通人的奋斗与梦想,以真诚的作品不断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也要向这些前辈艺术家学习,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坚守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东极岛》导演管虎正在为影片的映前宣传做准备。他表示:“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暖流、一种力量,支撑着、推动着我们创作者坚定信心,以生活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地不停创作!同时,坚定与观众同频共振,让个人创作融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让中国电影再次焕发独特魅力。”
“认真读完总书记给田华老师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我深受鼓舞与教育。”《唐探1900》导演陈思诚表示,“身为新一代文艺工作者,我们非常幸运又深感责任重大,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我们应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心声的作品。与时代共舞,与观众共振,跨越语言边界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总书记‘崇德尚艺’‘坚定文化自信’的嘱托,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的鞭策。”《刺杀小说家》导演路阳表示,“重要回信既是对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坚守艺术理想、扎根人民创作的肯定,也为新时代电影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老一辈艺术家以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塑造了无数经典银幕形象,他们用作品连接起不同时代的情感共鸣,证明了只有扎根生活、心系人民,艺术才能拥有穿越时光的生命力。”
“总书记给8位前辈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字里行间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所有中国电影人的深切嘱托。”《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表示,“在创作神话史诗《封神三部曲》的十年间,我深刻体会到,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阔文化视野、萃取思想精华,才能创作出古今通融、雅俗共赏的电影作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在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积极响应,以多种形式将回信精神在老中青三代导演中进行了传达,大家积极响应,热烈讨论。
“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心灵受到很大的感动,明确了前行的方向。”《神秘的大佛》导演张华勋今年已89岁,他表示,将继续鼓励自己、振作自己,增强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拍出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老艺术家的回信,让每一位电影教育工作者与创作者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扈强表示,“总书记希望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既来自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也来自对当下中国的深刻认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只有真正读懂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只有让镜头对准人民,才能让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拥有独特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立意高远、情真意切、饱含期许,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感染力,为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建设电影强国指明了方向。”《三个民工》导演曾剑锋表示,“我将继续以总书记的回信为动力指南,反映人民美好生活,讴歌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做人民信得过的艺术工作者。”
“习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作为八一厂成长起来的导演,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幸与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等老艺术家接触,深受他们崇德尚艺精神的影响,受益终生。”《世纪大阅兵》导演刘凤玉表示,“今后,我一定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向8位电影艺术家学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赞美英雄,讴歌时代的电影精品。”
“看了习总书记给8位艺术家的回信,心情格外激动!倍感亲切。”《高铁作证》导演陈国军表示,“为人民服务永远是中国电影工作者的使命和承诺,我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管市场的忽冷忽热,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
“学习了习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心里十分激动。”《沂蒙六姐妹》导演王坪表示,“在自己未来的电影创作中,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回信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作出广大观众喜爱的正能量的好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刻肯定了电影艺术家的努力与贡献,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初心。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美丽的村庄》导演郦虹表示,“未来,我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坚守艺术理想,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电影人,用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虽然不长,但字字千钧。”《阳光姐妹淘》导演包贝尔表示,“我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创作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拍出的每一部片子,都在传递着价值、塑造着形象,这份责任沉甸甸的,我们必须时刻记在心上,不能马虎。”
龙凌云执导的第一部长片《何处生长》在去年年底上映,他表示:“拍片时,我到串串店‘蹲点’,把油渍斑斑转化为银幕上的泪光点点,这种市井温情就是总书记说的‘生活沃土’。”
《河边的错误》导演魏书钧表示:“拍《河边的错误》时,我反复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不是挂灯笼、贴窗花,而是故事里人物面对困境时,那种根植于‘生活沃土’的价值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