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总书记给田华老师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我们这些从业者倍感振奋。总书记的信中,流淌着对电影事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新时代电影人接续奋斗、如何以“银幕上的中国”回答“时代之问”的使命召唤。
202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正以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书写着文化自信的崭新篇章:截至7月8日,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300亿元,较2024年提前28天达成这一成就。在上半年,我们的国产电影持续主导市场,票房占比超过了90%。中国电影正以破竹之势,不断书写着新时代的光影答卷。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把牢电影创作的“定盘星”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规律。今天,当我们回望那些引发全民共鸣的佳作时,更加深切体会到:只有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作品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你好,李焕英》之所以能让亿万观众泪洒影院,正是因为它讲述的不是一个被观赏的“她者”故事,而是每个中国家庭都经历过的母女深情;《三大队》之所以引发全社会对基层民警的集体致敬,就在于它用平视的镜头,真实记录了一线警察的坚守与担当。
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引我们,要“扎根生活热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万达电影相信,真正动人的时代故事,恰恰蕴藏在那些自觉肩负使命却从不自视特殊的普通人身上。我们的镜头,会持续对准这些“无名的雷锋”,记录他们如何用微光照亮这个伟大的时代。
以老艺术家为镜,做好“新时代电影工匠传帮带”
总书记强调:“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正是“三精”标准的典范。
正是在前辈艺术家们的赤子之心感召下,万达电影推出了“菁叹号厂牌”,旨在发掘与扶持新内容、新力量,在新时代守护好薪火相传的光影初心。
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老艺术家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这给了我们深刻启示,未来万达电影将继续传承前辈艺术家们“戏比天大”的敬业精神、“艺术为民”的赤子情怀,用更多饱含人民温度、彰显时代高度的精品力作,在建设电影强国的新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电影人的故事。
以文化自信为魂,筑牢电影强国的“精神基石”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一直是我们创作的精神坐标。在《哪吒》《流浪地球》等享誉世界的今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万达电影在项目布局和内容开发上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打造《唐人街探案》这样融合多元文化的国际化IP,让中国故事赢得世界共鸣;另一方面深耕《西游记真假美猴王》《聊斋:兰若寺》等传统文化题材,以现代视听语言激活经典IP。我们希望在守正创新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让五千年文明在银幕上绽放新的光彩。
以社会责任为要,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始终指引着我们的经营方向。万达电影旗下,拥有覆盖全国234个地级市、拥有超6100块银幕的大型院线,万达电影始终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我们坚持不依赖市场大盘,而是以创新驱动增长。
在放映技术领域,万达电影目前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特效影厅,并计划在2026年完成全激光影厅部署。在影院场景创新方面,我们突破传统观影边界,将艺术展、市集、快闪与超级IP主题活动融入影院大堂,打造“电影+”复合文化空间。今年6月,我们还推出了“超级娱乐权益日”,提前造势暑期档观影热潮。活动期间发放100万份超级娱乐大礼包,吸引了超40万观众走进影院。
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真正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票房数字和技术突破上,更体现在能否让文化惠及更广泛人群。过去一年,我们为军人、消防员、警察、环卫工人等,开展了超过1200场公益放映。今年,我们进一步升级公益行动,与相关单位共同发起“梦想电影院”项目,通过100场特色“光影之旅”,为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光影世界的窗口。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犹在耳畔。站在中国电影12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我们这些新时代的电影人,肩上扛着两副重担:既要传承以田华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胶片般纯粹”的艺术信仰,更要让这份信仰在数字时代绽放新光。
未来,万达电影将砥砺前行,在建设电影强国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光影华章。当未来的银幕亮起时,愿那束光中既有传统的厚重,又有创新的锋芒;既有历史的回响,更有时代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