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档,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戏台》,集结了黄渤、姜武、余少群、尹正等国内一众实力派演员,以其独特的叙事解构、深刻的主题内涵以及精湛的表演艺术,为观众带来一场笑中带泪的视听盛宴,在中国喜剧电影的海洋中激起层层巨浪。
电影《戏台》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带着戏班来到京城德祥大戏院演出,原计划首演中压轴登场的是当红名角儿金啸天(尹正饰),将以一出《霸王别姬》惊艳全场。然而,命运却在这个时刻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饰)在送包子的时候,阴差阳错地被刚攻入京城的洪大帅(姜武饰)错认成了名角儿金啸天,洪大帅执意要让大嗓儿唱《霸王别姬》,否则要大闹剧院。这一错位事件引来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连锁反应,台上真假霸王轮番登场,引来台下荒唐众生相,整个戏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现实、戏曲与历史
三重时空的精妙嵌套
电影《戏台》围绕五庆班在京城的德祥大戏院演出京剧《霸王别姬》展开,采用了“戏中戏”和“案中案”的架构,构建起来了现实、戏曲、历史这三重时空的叙事嵌套结构,从多重角度折射出权力、艺术以及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就现实层面看,五庆班班主侯喜亭带着戏班进京演出,不成想因为洪大帅攻入京城而遭遇麻烦。包子铺伙计大嗓儿却被误认成名角金啸天而被迫上台扮演楚霸王,正是这一身份的错位却使得戏班内外、戏台上下陷入混乱。前台购票观众要求退票砸场,后台洪大帅持枪逼迫改戏,各方势力被卷入其中,原本正常的演出变得波谲云诡。
戏曲时空则是以戏台上演出的京剧《霸王别姬》为载体,展现了传统京剧艺术的魅力与忠义精神。戏台之下,洪大帅以刀枪相逼,戏班被迫篡改《霸王别姬》的经典结局,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亵渎,更是强权对文化尊严的残酷碾压。然而即便被刀枪相逼,金啸天仍秉持“戏比天大”的职业操守坚持不改戏,这也暗示着艺术精神在污浊的现实中的救赎,真正的艺术精神正顽强地闪耀着光芒。
历史时空则是整个故事提供的大历史背景。影片虽然没有明确标注具体年代,但是通过故事开头炮轰场面、洪大帅的军服样式、德祥大戏院外的标语等细节可知,《戏台》故事大约是发生在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后的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而此时的中国大小军阀多达1300余人,戏曲艺人作为“下九流“群体,被迫卷入政治漩涡。电影《戏台》中洪大帅强令戏班篡改《霸王别姬》的故事结局及人物唱词而增演“劝进戏”的情节,与1927年军阀张宗昌强令梅兰芳改编《凤还巢》为其歌功颂德的史实高度吻合,体现了电影《戏台》艺术创作对历史细节的严谨考证。
三重时空的嵌套结构,使得影片叙事层次更加丰富多元,当银幕上出现京剧《霸王别姬》的英雄悲歌与戏班成员向洪大帅跪地求饶的滑稽场面时,观众在欣赏喜剧的同时,更是在历史的崇高与现实的荒诞间生发出对现实的无力感,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了影片所传达的主旨意图。
权力、艺术与人性
三重关系的深度博弈
电影《戏台》中以洪大帅为代表的军阀势力,象征着权力的滥用与蛮横。他不懂京剧,却凭借手中的枪杆子,强行干预戏剧演出,要求包子铺伙计大嗓儿代替名角儿金啸天演楚霸王,还命令“楚霸王”必须过河,更不能死。这种荒谬的要求,不仅是对戏曲艺术的破坏,更是对艺术尊严的系统性绞杀。洪大帅的徐副官如墙头草一般,他狐假虎威是权力末梢的代表,对戏班成员颐指气使,进一步加剧了权力的压迫感。而戏班内部的分化则是弱者对弱者的倾轧,在权力的威逼下选择妥协,成为权力的帮凶。他们既是强权下的受害者也是帮凶,显示出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与腐蚀。
强权之下,坚守艺术尊严显得尤为可贵。金啸天虽然颓废沉沦,但一听到锣鼓点敲响,便满血复活,坚守着“戏比天大”的职业操守,在炮火中唱完一字未改且原汁原味的《霸王别姬》。他的坚守是艺术精神在污浊现实中的自我救赎,更让戏台外的观众看到了艺术的永恒魅力。面对军阀,侯班主为了保全戏班不得不向强权低头,笑容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讨好,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惹怒这位“煞星”,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执着。当洪大帅拿枪顶着他的脑袋要求改戏的时候,他一边口头答应,一边跪倒在祖师爷神像前祷告,他眼底尽显疲态,那是长期在权力压迫下的疲惫与无奈,然而,暗中谋划着如何尽可能地保留艺术的原汁原味,他在屈服与妥协间挣扎着,努力保持艺术的微弱火苗并传承下去。
电影《戏台》中的人物群像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大嗓儿是包子铺的伙计,因为一次送包子到戏班被洪大帅错认成京剧名角儿,一开始,他心中暗爽,享受着被错认成京剧名角儿众星捧月的感觉。当洪大帅夸他“有霸王气”时,他翘起强抿的嘴角,将内心的得意和紧张表现得恰到好处。然而,当面临军阀的威胁时,他也感到恐惧与无助,即兴将戏词“力拔山兮”改为“你这人忒霸道”,人物的真性情得以流露,关键时刻,他以自己的方式捍卫了艺术的尊严,这是一个小人物在强权威逼下的风骨。
作为洪大帅的六姨太思玥,渴望逃离被大帅掌控的命运,因痴迷于京剧名角儿金啸天,却又陷入了盲目崇拜的误区。她的所作所为,既反映了在乱世中女性作为附庸而面临生存的困境,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而男旦凤小桐的内心却经历了从纠结到坚定的转变,为了活命,他一开始配合大嗓儿扮演的霸王演戏,但在内心深处,仍是傲骨铮铮,最终凤小桐做出了无愧于心的选择,情愿用生命来捍卫艺术和个体的尊严,与金啸天共同完成了《霸王别姬》的演出。
视听语言与叙事功能的
完美融合
电影《戏台》将视听语言融入叙事,以“三幕式”视觉方案推动故事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不但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立体化的叙事节奏,在无形中也完成了一场权力关系的视觉展演。这一多层次的视觉方案,是对简单叙事的超越,更成为电影在表达深层次主题的最佳载体。
第一幕以暖色调与高度对称图案为主,并融入中国传统卷轴画的美学风格,将戏院后台营造成一个封闭而稳定的空间,展现其秩序感,让观众感受到戏班表面风平浪背后的暗流涌动,就此埋下伏笔。第二幕的视觉风格因军阀的闯入由暖色调转变为冷色调,军阀的蓝色制服与枪械的金属光泽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暴力感,加之构图由对称转变为倾斜,使得原有的秩序感走向崩塌,这是外部强权对传统艺术的粗暴干涉,更使得权力关系被彻底颠覆。第三幕的色彩趋于饱和,尤其是在戏台上的荒诞演出时,顶光灯将戏曲舞台的封闭空间打破,人物不再受限于狭窄的框架之中,戏台上下融为一体。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是对旧权力的瓦解,预示着新的、尚未完全成型的秩序即将诞生。电影《戏台》以三幕式的视觉方案,出色地完成了一场关于权力关系演变的视觉盛宴。这种视觉叙事的力量,使得影片超越了单纯的戏剧冲突,再造了一部关于秩序、自由与再创造的时代大戏。
影片结尾的两枚“彩蛋”恰如时代的双面镜,它们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指向那个永恒的剧场隐喻:生活就像一场戏,我们都在别人的目光下,戴着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开放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