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摇篮者,唯有长影。孕育关东腹地,钟灵毓秀之乡。依长白之巍峨,襟松江之浩荡。经历史之悠久,见岁月之沧桑。春城草木深,红色血脉长。建厂八十载,光影铸华章。
夫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筑垒于抗战胜利曙光。延安英明决策,大军抢占东北。接收改造伪满影,建立人民电影厂。白山黑水鏖战急,转迁兴山立鹤岗。残破矿区当厂房,露宿马棚伴星光。白手起家,一片废墟生产忙;群策群力,“七个第一”奇迹创。为新中国电影铺路架《桥》,开启党领导电影新篇章。
夫在历史变迁中成长,沐浴着新中国的灿烂阳光。激情似火年代,放飞艺术理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深入生活,服务人民。厂徽标识工农兵雕像,内容书写真善美文章。镜头仰俯聚焦,胶片舒展延长。好片佳作频出,历数不尽风光:《钢铁战士》《白毛女》《董存瑞》《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党的女儿》《五朵金花》《刘三姐》《甲午风云》《英雄儿女》《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冰山上的来客》《创业》……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串起岁月风雨而熠熠生辉;像一曲曲优美的歌曲,唱响祖国大地而经久不衰:“一条大河波浪宽”,“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怀念战友”,经典旋律,余音绕梁。声情并茂,永远传唱。
夫在时代进步中壮大,鼓动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行进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大路上。大时代呼唤产生大作品,长影人勇于作为敢担当。《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辛亥革命》《志愿军·雄兵出击》,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创作上领衔担纲。《蒋筑英》《老阿姨》《守边人》《黄大年》《我本是高山》用心用情塑造出一个个时代楷模的感人形象。改革是动力,创新是方向,从制片厂到集团化率先改革,重塑现代文化企业,调结构、增活力、兴主业、促市场,文旅融合跨界发展,“电影+”使产业链拓展延长。
夫为摇篮,不仅精品迭出,而是人文渊薮、灿若繁星、翔鸾翥凤,尽显芬芳。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各类人才。一批又一批电影艺术技术管理人才从长影出发,像一颗又一颗种子播撒到祖国各地。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黄土高原到珠江之滨,在生产电影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服务电影战线的业务骨干,成为振兴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
夫为摇篮,承载着民族历史的记忆,滋养着精神文化的力量。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招凤引凰;如同一所无形大学,青春风景,初升朝阳。摇篮轻摇,时光流转,薪火相传,初心不忘。虽然已经八十,仍是摇篮时光。有历史、正青春、见未来;举旗帜、兴文化、展形象!
夫为摇篮,因为电影有无比神奇的魔力,如梦如幻,难舍难忘。电影厂是梦工厂,电影人是追梦人,鲲鹏振翼,扶摇直上;潜龙入海,鳞爪飞扬。摄天地万物于一瞬,盖人间千态于无疆。电影真乃“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愿与普天下人共阅共鉴共赏。
献拙文颂曰:电影摇篮,佳作流芳。人才辈出,功德无量。八十华诞,无尚荣光。新征程上,扬帆启航。扎根生活,服务人民。崇德尚艺,自信自强。多出精品,繁荣创作。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转载自长影集团《电影文学》2025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