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纪录电影《山河为证》正式定档,将于2025年8月15日登陆全国院线。影片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出品;于鹏担任撰稿和总导演;张海霞、孙崇磊、程喆林任总统筹;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题书片名。
这部纪录电影首次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影片所凝聚的强烈情感力量,以及对抗日战争英雄群像的真实记录,构筑起一幅关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史,并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创作上,《山河为证》秉承严肃的史学态度与高度的艺术责任,既注重历史逻辑的清晰性,也强调民族精神的传承性。在海量珍贵影像资料基础上,主创团队运用数字修复与艺术再造相结合的方式,从尘封档案中唤醒时代记忆,为观众重现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热血激荡的历史瞬间。这里的每一镜头都是铁证如山的记忆,每一声枪炮都是热血喷薄的战歌。
在历史的浩渺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故事,值得被铭记,被传颂。这部纪录电影以山河为笺、岁月为墨,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不容忘却的过往。它不仅仅是影像的呈现,更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是对无数先辈们奋斗与牺牲的深情缅怀。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历史的鲜活印记;每一段讲述,都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
烽烟散尽八十年,记忆的尘埃似乎渐渐落定,历史在时间里被冲淡了具体痕迹。然而山河默默,那些峰峦、江河、原野,甚至一棵青松、一抔黄土,都曾是硝烟弥漫与慷慨悲歌的见证者——它们不声不响,却将过往一切刻在自身纹理与记忆深处。
大地承载过无数前行的足迹。青纱帐记得那血染的坚韧,冰河铁马记得那寒夜中的激荡奔突;巍峨太行记得那蜿蜒曲折却始终向上的山径,滔滔黄河水至今仍蕴含着硝烟未散的灼热气息。这些山河在炮火中震颤,却如磐石般屹立,默默记录着无数普通身影在民族存亡之秋迸发出的惊人伟力。它们为证:每一次绝地冲锋,每一次沉默坚持,都让那看似不可撼动的黑暗,裂开一道微光缝隙。
“为证”二字,实为山河无声的誓言。时间冲刷着记忆,而山河的证词却日渐清晰沉重。今日我们重读这大地书写的血火长卷,非为沉溺过往,实为汲取那熔铸于血脉中的精神钢火。在喧嚣纷繁的时代里,唯有深刻凝视山河证词中的精神坐标,才能不迷失于轻浮的幻影,为前行之路点亮明灯:那是以生命守护的尊严,以信念开凿的希望。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不仅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予以详实展示,更借助人民之于国家、中国之于世界、世界之于人类的不同视角,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做出了充分诠释。使今人深刻体会到,这场发生在中国的捍卫民族自由解放的胜利,同样是人类正义之于邪恶、文明之于野蛮、光明之于黑暗的决胜。
俯仰之间,山河依旧。愿那些以生命照亮长夜的身影,终将星斗铺满归途。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公映,《山河为证》有着非凡的意义。8月15日,这是一个铭刻在中华民族记忆深处的日子,它见证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穿透黑暗。当8月15日的星空再次笼罩大地,《山河为证》将为我们翻开山河记忆的册页。愿我们静静聆听这来自大地深处的无声诉说——那是血与火的灼热告白,是生与死之间迸发的永恒力量。山河之证,证的不只是过往,更是我们血脉中那份不可断绝的坚韧与光芒。
《山河为证》选择在此时与观众见面,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当下,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力量。它将提醒我们,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那些在山河间留下的足迹,那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传奇,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山河为证》的公映,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拥抱,让我们在铭记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开创未来。让我们走进影院,在光影交错间,与历史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相遇。
(作者为全国政协新闻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