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深刻改变了影视传播生态。在短视频时代,电影类自媒体在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成为了连接观众与电影产业的重要桥梁。然而,内容同质化、版权纠纷、变现模式单一等问题也制约着电影类自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在在短视频重构信息传播生态的时代语境下,电影类自媒体需持续洞察行业趋势、深耕用户需求,在高品质运营、高价值运营和合规运营中实现电影文化的创造性传播与创新性发展。
在内容创作层面,需坚持内容为王,实施差异化与品质化并行策略。短视频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电影类自媒体若想吸引大批用户关注,需以内容创作为核心。在进行内容创作时,自媒体需做好精准定位与内容细分,即明确目标受众的年龄层、观影偏好及平台使用习惯,依据不同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生态与内容调性制定差异化策略。比如B站这种兼顾长短视频的平台,可侧重深度影视文化解析与专业影评。而抖音、快手这种纯短视频平台,则应聚焦快节奏剧情解说与趣味盘点。同时还可通过垂直领域细分如经典重映分析、科幻电影硬核解析等构建独特的内容标签,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与受众需求高度匹配的内容矩阵。在内容创作过程中,需强化原创性内容生产,拒绝简单搬运或碎片化拼接,注重对影视作品主题思想、叙事结构、社会价值的提炼与延伸。比如可通过跨学科视角解构电影文本,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时代隐喻及现实观照,提升作品内容的思想深度与知识密度。以B站头部自媒体“木鱼水心”为例,其电影解说视频通常包含文本细读、艺术分析、理论自觉、现实介入等环节,构建了多层次解读框架,让电影解说超越了娱乐化的内容定位,成为了兼具思想深度与传播价值的文化载体。
在用户互动层面,可依托短视频平台构建粉丝社群,强化互动效果。短视频时代,电影类自媒体正面临用户注意力争夺的激烈战况,同时短视频用户也在从被动收看者逐渐转为主动共创者,这迫使内容创作者重构与受众的连接方式,最大化吸引短视频用户的注意并形成粉丝效应。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互动功能,电影类自媒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搭建粉丝社群,将短视频用户从内容消化者转化为生态共建者。比如说,运营者可设计周期性互动仪式,如每周固定时间开启直播,与用户一起观影和连麦讨论。在内容制作上,运营者可通过用户在线投票的方式,让用户选择下期电影选材或内容方向,保证大众参与度。运营者还可通过UGC内容反哺机制设立粉丝影评精选专栏,将优质用户评论制成视频内容,强化用户的归属感。以上互动举措,使电影自媒体不再局限于内容发布,而是成为了影迷群体的文化栖息地,能够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占据一定竞争优势。
在商业变现层面,应重点提升品牌价值,合理拓宽变现路径。短视频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用户每天面临海量电影相关内容,注意力极度分散。电影类自媒体提升品牌价值,有助于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让用户在众多电影类自媒体中快速识别并记住自己,进而带来实际利润和竞争优势。除了要从内容制作和粉丝效应层面实现品牌的差异化突围,电影类自媒体也应基于品牌资产理论系统打造品牌符号化标识,迎合短视频时代的注意力经济特征。比如参照品牌资产理论中的品牌联想构建逻辑,统一账号头像、配色方案、片尾LOGO动画,形成视觉记忆点等。在建立品牌形象的基础上,电影类自媒体应结合品牌价值定位选择变现形式,避免无序追求经济利益。比如说在与其他品牌进行广告合作时,需聚焦与电影类自媒体内容调性、受众群体高度匹配的品牌领域,通过创意策划实现品牌元素与影视内容的自然融合。在广告植入过程中,注重保持内容的专业性与独立性,避免生硬推广,确保品牌信息传递与用户体验的平衡。如抖音头部电影类自媒体“毒舌电影”,就通过精准的品牌调性匹配实现了商业化突破,其短视频内容专注汽车、数码领域的广告植入,还专门与特斯拉合作推出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交通工具解析》,将车型特点与电影科技元素深度融合,提升了广告合作的接受度与转化效果。
在合规管理层面,需树立版权风险规避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依赖内容创意的领域若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敬畏、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终将因根基不稳而难以行稳致远。对电影类自媒体而言,其内容生产高度依赖电影作品的二次创作与传播,而电影作为受法律严格保护的视听作品,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台词背后都关联着复杂的版权归属。若忽视版权合规,不仅可能面临高额侵权赔偿,更会伤害整个电影产业的创作生态。对此,电影类自媒体在运营中必须做好版权风险规避工作,例如可与电影出品方、发行方或版权代理机构签订《素材使用许可协议》,明确授权范围如片段时长、使用平台、传播期限等。也可选择业内正规版权交易平台如视觉中国、东方IC等获取剧照、海报等平面素材,或通过音乐版权平台购买背景音乐使用权,确保素材来源可追溯。在内容创作过程中,更要警惕短视频平台的默认许可误区,即使平台提供了电影片段剪辑功能,也不代表用户获得了法定许可,需以版权方授权为准。若进行混剪、配音、解说等二次创作,则需确保改写内容形成新的表达如加入独家分析、多角度对比等,避免实质再现原作品的核心表达。
短视频时代,面对技术迭代催生的快餐式传播场景与用户日益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电影类自媒体需始终坚持内容为本,在流量逻辑与价值逻辑的平衡中寻找发展锚点,突破流量短视的桎梏,在短视频浪潮中构建兼具传播力、影响力与生命力的电影文化空间。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本文系2025年度长江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广告插画课程教学创新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5XC0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