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纪录电影《山河为证》的推出意义非凡。这部全面展现中国抗战14年历程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先辈牺牲与付出的致敬。
近日,该片总导演于鹏接受专访,深入分享了影片创作背后的故事,从素材搜集到历史叙事,从艺术表达到价值传递,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创作团队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时代的思考。
◎ 让尘封的历史重现光芒
《山河为证》作为一部全面呈现抗战14年历程的纪录电影,海量且珍贵的史料是其坚实根基。于鹏介绍,影片的资料来源主要分为影像和文字两大部分,为了搜集这些史料,团队的足迹遍布国内外。
在影像资料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来自于鹏所在的中央新影集团。其前身延安电影团留存了国内现存的大部分抗战时期黑白影像资料。同时,海外搜集也收获颇丰,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支持下,苏联战地记者、纪录电影先驱罗曼·卡尔曼的一批抗战资料首次在影片中披露,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历史视角。
文字资料的搜集同样不易。团队辗转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搜集到大量历史当事人的回忆录、第一手文献等。这些文字承载着亲历者的记忆,是还原历史细节的重要依据。
史料搜集过程中,困难无处不在。于鹏表示,不同国家的档案管理体系各异,语言障碍、资料分散等问题时常困扰着团队。但为了让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片段重见天日,团队成员克服重重阻碍,只为将最真实、最鲜活的历史呈现给观众。
而史料的甄别与筛选,则是更为严谨的工作。于鹏强调,历史资料是认知的基础,筛选必须围绕影片的中心思想展开。“14年抗战历史浩如烟海,素材的选择必须服务于我们想要表达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围绕党在各个历史关头的引领与担当,团队对海量素材进行精准取舍,确保每一份资料都能为主题服务,让历史叙事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 以史为线串史诗
《山河为证》以时间为轴,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为主线,将14年抗战历史划分为多个关键阶段,清晰展现了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担当。
九一八事变后,在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国际社会漠然旁观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日宣言。随后,党积极组织和号召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最终合并为东北抗日联军,独自支撑起抗战的旗帜,在东北大地燃起抗日烽火。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此前长期推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现,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从局部走向全国。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是抗战中最漫长、最艰难的时期。于鹏表示,国民党政府出现退缩犹豫,甚至制造反共摩擦,而中国共产党则坚定地将力量深入敌后,建立起众多抗日根据地。在被日军占领、国民党正规军缺席的广大区域,党发动人民群众,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将敌后战场变成抗击日寇的重要阵地,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到了战略反攻阶段,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连,成为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提供了大量关键情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中国力量。
影片通过这样清晰的阶段划分,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让观众深刻认识到,正是党的坚定领导和不懈奋斗,引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
◎ 用温度与创新让历史深入人心
《山河为证》并非一部简单的历史堆砌之作,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和温情的叙事,让历史与当下对话,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面对部分历史影像缺失的问题,团队创新采用多种方式补足。对于缺乏影像和照片记录的历史人物,通过搜集老照片、当事人回忆、文字描述以及画像复原等手段,拼凑出人物形象。于鹏认为:“让观众感受到活生生的历史形象,远比一个名字更直观具象,也能为观众的情感找到抒发的载体。”
影片中,今昔对比的蒙太奇手法令人印象深刻。在讲述潘家峪惨案时,团队特意选择在除夕前后拍摄当下百姓红火喜悦的过年场景,随后将时空拉回当年惨案发生时的惨烈现场。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当下和平生活的珍贵,无需过多言语,情感的冲击力已然显现。
为了避免说教式的表达,团队坚持“真实呈现历史”的原则。于鹏表示:“历史本身就清晰地展现了善恶黑白是非,我们只需完整真实地呈现,观众自然会分辨、感悟和受到启发。”这种尊重观众的态度,让影片更具亲和力,尤其受到青年观众的认可。
在人物选择上,影片聚焦平凡英雄,从人民群众中挖掘抗战故事。团队将目光投向晋察冀根据地重要兵源地——平山县,这里每村都有烈士,当年父与子、兄与弟一同参军的场景屡见不鲜。在当地一位义务为老兵拍照的摄影家的帮助下,团队找到了部分在世的老兵,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抗战故事更显温情与力量,展现出“人民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力量”这一深刻主题。
此外,影片还具有国际化视野,不仅展现中国战场的情况,还关注国际社会在战争中的纠葛与博弈,以及中国如何在抗战中逐步获得国际认可。这种全局视角,让观众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于鹏表示,从素材搜集到拍摄完成,《山河为证》历时一年。对团队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在一部影片中浓缩14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避免在纷繁的历史信息中迷失。通过专家研讨,团队确定了“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与“从个人到世界的国际化视野”两条主线,让影片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叙事的清晰度。
《山河为证》以严谨的史料为基,以清晰的脉络为纲,以温情的表达为桥,让14年抗战历史在银幕上焕发生机。它不仅是一部纪录电影,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桥梁,让观众在回望历史中铭记牺牲、珍惜和平,在感悟先辈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正如于鹏所说,希望这部影片能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深刻理解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将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