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荆州花鼓戏戏曲电影故事片《河西村的故事》日前在广东东莞石排举办路演活动、在福建鼓浪屿举行放映活动。作为2023年湖北省电影精品创作生产重点项目、2024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重点电影项目,该片由华语系影视传媒机构、湖北省荆州花鼓戏剧院等携手出品。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扎根于江汉平原,唱腔明快活泼,表演朴实生动,融合了当地民间歌舞、说唱艺术的精髓,擅长展现乡土生活与百姓情感,在江汉地区家喻户晓,是荆楚文化的重要载体。影片《河西村的故事》将这一非遗剧种融入电影创作,为传统艺术赋予了新的表达维度。
影片以全国“虾稻共作第一村”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为原型,以“小龙虾”产业发展为脉络,讲述河西村从贫困乡村到富饶新农村的转型之路,同时细腻刻画了村里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情感、命运交织。
在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路演现场,影片导演苗炜基分享了主创团队最初的创作想法,是希望能为荆州花鼓戏找到与现代观众对话的新路径。在创作时,他们始终思考如何让荆州花鼓戏在银幕上绽放新彩。不同于以往将戏曲片段简单拼接进电影的做法,团队通过巧妙的叙事设计,让戏曲元素自然融入剧情——对唱呼应着角色心境,传统唱腔烘托着乡村氛围,既保留了非遗的精髓,又贴合现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力求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当日,石排镇塘尾古村落正在举办“莞台港澳青年集市”活动;而在影片路演现场,本地及部分参加“集市”活动的台港澳地区观众们,都被影片深深吸引、沉浸其中。放映结束后,不少观众难掩激动之情,热情鼓掌地表示道:“影片不仅展现了精彩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湖北荆州花鼓戏的魅力,演员们的表演功底深厚,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透着韵味,导演用电影的手法让戏曲更有感染力了,这种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值得点赞。”
同日,该片还在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屿家园——龙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站进行了放映活动。鼓浪屿的观众纷纷表示这是一部现代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故事中那感人至深的纯爱令人感动;影片中那优美的荆州花鼓戏唱腔也给闽南的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