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运(上影股份总经理、上海联和院线董事长):
“电影+”战略的创新运用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批上市的国有影视企业,在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致力于强化电影终端产业链,让影院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我们主动创新,深化与观众的情感联结。
我们积极推进“电影+”战略:第一,以差异破局,场景即内容。我们打造沉浸式空间,通过动漫影院融合观影与互动,如浪浪山主题全空间体验上座率达100%;上海电影艺术中心改造后日均客流提升38.1%;《南京照相馆》的影旅融合项目让观众走进1:1复刻场景,增强情感体验。第二,以数智重塑,链接创价值。我们应用AI和数据技术,打通线上线下需求,如《好东西》营销中城市打卡串联公交线与核心区,全网曝光超10亿;动态定价精准提升上座率。第三,以IP连载生态赢未来。我们开发电影IP衍生品,融合文创周边与文旅项目,如《浪浪山小妖怪》800个SKU覆盖生活场景和大闹天宫无人机秀等,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推动票房依赖转向生态驱动。
通过这些创新,电影已超越银幕边界,以空间为底、城市为卷,激活千亿市场规模,重塑文化自信。我们坚信,电影与生活深度融合,将迸发经济活力与文化光芒。
◎ 王征(绵阳中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打破思维定势 开发影院价值
中环影城团队十年来一直在思考影院如何真正连接观众,核心答案是:影院不能只是放电影的地方。
我们提出“一个中心、四个平台、三社运营”。一个中心是彻底改变影院定位:从单纯的放映厅转型为商圈的本地文化生活服务中心。
实践中,我们从四个方向突破:一是打造红色党建平台,设立专属影厅,常态化放映主旋律电影,与党政机关深度合作,使影院成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二是构建青年社交平台,举办艺术电影品鉴、书影联动、脱口秀等活动,引入咖啡、酒吧等业态,让影院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充电站和文化地标。三是发展亲子教育平台,联合开发“小小放映员”等趣味课程,每年举办超200场亲子活动,触达数万家庭,让电影成为家庭教育延伸。四是建立流量共享平台,自建小程序和电商平台,聚合影院流量赋能周边商家,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我们独创了“三社运营”。一是做社交:每周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看电影变成“有理由相聚”的社交事件,把观众从家里“拉”出来。二是建社群:精细运营同好群,用标签、任务和积分沉淀忠实用户,让他们愿意反复来。三是融社区:把影院根植于周边3公里社区,影票即享周边商户优惠,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成为社区邻里活动首选地。
这套模式打破了“影院只能放电影”的思维定式。通过深度开发空间价值,我们显著提升了非票收入、用户黏性和整体抗风险能力。最终目标,是让影院成为观影、社交、休闲的现代生活空间,一个观众愿意停留而不仅是匆匆路过的地方。
◎ 褚山鑫(星光嘉映影投董事长):用心发现 勇敢创新
20年我是前一个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青涩大学生。偶然进入影院做场务,巡场时目睹观众随电影悲喜的真情流露,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大银幕震撼人心的魅力,也坚定了这是份极有意义的工作。
20年来,我看到无数爱电影的年轻人投身行业。我自己在影院终端领域深耕多年,深切感受到:终端并非缺乏创新点和新体验,关键是有时从业者失去了那份对电影的热爱。当我们团队热爱电影时,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和无数想法要落地。
我的观察有三点:首先,中国电影市场生机勃勃。从年票房不过百亿到现在的规模,哪怕疫情期间我们最困难时,对未来的信心促使我们逆势孵化了“星光嘉映”品牌,在困境中拓展。
其次,影院空间设计必须变革。早期刻意营造“压抑”氛围的设计理念已过时。我们打破了连锁影院装修的标准化模板,针对不同城市、商圈和人群,打造个性化风格,像安徽芜湖的上海复古风影院就深受喜爱。
第三,要敏锐捕捉观众需求的变化。年轻人并非不爱电影,而是我们有时抓不住他们的心。我们看到如“单身经济”下对陪伴、宠物的需求,就创新推出宠物服务、宠物友好厅;结合年轻人喜好,尝试“餐影一体”的新业态,拓宽座位、提升环境美感,反响很好。乔布斯说用户需求不是问出来的,是要善于发现他们未能表达的需求。我们带着热爱去创新尝试,方向是对的,就像我们在安徽、苏州等地影院的实践。
总结来说,当下影院要怀揣对行业的热爱,用心发现,勇敢创新,就有很多事可以做、可以做得好。
◎ 李劲波(万达电影股份、万达电影助理总裁兼万达院线总经理):
打造“超级娱乐空间” 重新定义影院价值
万达在影院创新上提出了“超级娱乐空间”战略,以影院为核心,协同发展国内外市场及五大业务板块,推动行业升维。我们重新定义影院价值,通过“两翼一体”五星影城规划,打造硬件与内容并重的综合娱乐载体。
实践中,我们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打造“超级场景”,通过IP联动将影院转化为社交目的地。例如与《原神》《光与夜之恋》合作,吸引超40万年轻玩家走进影院,单次活动非票收入占比达60%,市场份额提升至17.8%。同时创建“时光里”品牌空间,让大堂成为集娱乐、购物、手作于一体的社交枢纽。
二是推动“超级卖品”升级,从爆米花转向情感价值补给。开发健康饮品和文创产品,如春节档“四喜财神”盲盒17天售罄21万只,让卖品成为文化体验的延伸。
三是开展“超级共创”,跨界探索“影院+”模式。例如与五星体育合作F1赛事转播,构建从赛事到电影的宣发闭环。未来我们将持续孵化超级IP,以影院为纽带构建新生态,让影院成为城市文化地标。期待与各位同仁携手,共同点亮中国电影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