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像,它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类情感与故事,而法律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题材类型,则具有传递法律意识、反映社会现实、展现人类情感与法律互相交织碰撞的功能。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人情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常让人左右为难,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伦理观念与现代法律制度的差异。近年来,许多法律题材的电影都深刻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并引发人们深思。比如,《秋菊打官司》中乡土伦理与行政权力的对峙,《十二公民》里法律推理与情感认知的冲突,还有《我不是药神》中生命权与法律约束之间的艰难抉择。这些电影作品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司法实践中“情法冲突”的场景。
法律电影在叙事过程中,常常通过特殊情境中的人物来体现情感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如由徐昂执导的剧情片《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里面十二位有着不同背景的陪审员,对一个“富二代”涉嫌杀父的案件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在法庭上展开激烈争辩。影片中,三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因其与叛逆儿子的关系,一开始坚持认为案件中孩子有罪,在争辩中开始反思自身家庭问题,尤其是与儿子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立场支持无罪;曾经坐过牢的五号陪审员,因其自身经历而对司法系统秉持怀疑态度,始终支持无罪;作为检察官的八号陪审员,是第一个提出合理怀疑的人,他冷静分析案件证据,并引导其他陪审员重新审视案件始末,始终支持无罪观点。影片中激烈争论的情节,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也将个体情感与法律逻辑之间的对立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的,由文牧野执导的《我不是药神》,主人公陆勇为了挽救生命而冒险违背法律规定购药,其善意之举与破坏市场秩序的罪责形成对比,当影片播放到病人们脱掉口罩致敬被警车带走的陆勇时的场景时,情感与法律之间的冲突被推向高潮。
法律电影中所体现的“情法冲突”,深深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在古代,人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通常会优先考虑家庭或亲情因素,例如,儒家倡导的“亲亲相隐”,认为在亲情面前,法律居于次要位置,凸显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而法家“一断于法”的理念,以法律作为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强调了法律的公正与严格,与儒家思想伦理形成强烈对比。在现代司法实践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亲属之间可能会因为亲情而不愿意揭发对方的罪行,这就造成了一种制度上的难题。如非行执导的电影《全民目击》,讲述了富豪林泰为了保护女儿而设计了一场“替罪”的故事。林泰为了家庭和亲情而做出的选择,正是传统文化思想中伦理意识的表征,而影片中辩护律师周莉在发现真相后却选择沉默,将职业伦理与人性情感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社会的发展转型,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发生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调整,当资源分配不均、制度不完善、文化价值观念相悖时,会导致社会矛盾发生,人情与法律之间的冲突也会愈加明显。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念更新与法律体系的进步常常难以协同,“情法冲突”则成为司法活动的开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以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为例,影片中的主人公秋菊为追求正义历尽曲折,面对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价值观念的冲突,秋菊始终坚持信念,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突显了形式法治与实质正义之间的矛盾,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人情与法律的冲突难以避免。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则以弃婴收养的法律争议为切入点,引发了观众对于法律与人性的深思。电影中展示的收养弃婴的善举与现行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法律制度在满足人性需求方面的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收养弃婴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在法律层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也需要考虑到当事人情感的多样性。然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相关法律条文可能难以完全满足人们在情感方面的需求,也就容易导致人情与法律产生矛盾。
清代但明伦在《诒谋随笔》的家训中讲道:“治讼狱者,天理、国法、人情,三者不可偏废。”天理、国法、人情三者的协调一致、互补互用,构成了我国古代司法的传统之一,也是司法文明的表现。法律题材的电影以艺术化的方式处理情感与法律之间的冲突,这也为观众搭建了一个讨论司法文明的平台。《十二公民》这部电影里,三号陪审员最后感动地改投无罪票,这其实就是理性最终战胜了情感。而《我不是药神》片尾提到药品管理法的修订,说明法律也在回应民意。这种电影的叙事方式,其实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情理相融”的司法智慧很像。在严格的法律条文之外,我们依然保留了考虑情感和情理的余地。现在,像“枫桥经验”和“能动司法”这样的司法实践,就是这种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
影片关于人情与法律的较量,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内心的挣扎与抉择,不仅彰显了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家庭、亲情、道德等情感因素时的复杂心态。在全面推进法治社会构建的时代语境中,法律电影中演绎的“情法冲突”给予了我们很大启示,即法治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法条体系和专业的司法队伍,还要有一个深厚的法治精神的社会基础,让我们深刻了解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影片中庄重严肃的法庭,不仅是法律审判的场所,更是社会正义的象征;故事背后也体现了法律条文背后的人性关怀,不仅展现出戏剧化的矛盾冲突,也体现了国人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探索与努力,这些努力不仅体现在司法实践中,更体现在人们的观念更新和行动上。
(作者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