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教育之根本初衷在于知识经验传承、品德价值观塑造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三位一体,这是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然现实教育实践中,受到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分数、升学率、文凭、论文、名誉等具有排他性和单一性的量化指标往往成为衡量教育成效的绝对标准和集体共识,这无疑是教育过程“短视化”、偏离教育初衷的表现。诸多优秀的教育题材电影紧跟时事政策,扎根教育实际,以电影这一特殊载体深刻表达了当前教育评价“破五唯”实践的现实需求和正确导向,对于当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也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一、过程性评价正视学生
增幅价值
分数和升学这类结果评价标准固然重要,但个体的发展是具有差异性和成长性的,改进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动机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目的。《垫底辣妹》中的坪田老师面对知识水平只有小学四年级的高中学生,采用趣味教学和鼓励式教学的方式,肯定和庆祝学生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逆袭。这部电影证明了教育评价切忌结果至上,要具备成长型思维,而持续的、正向的过程性评价反馈是帮助学生完成蜕变的关键。《死亡诗社》中在唯分数、唯升学至上的保守精英学校,基廷老师勇敢提出“学习是体验生命、探索自我的过程”“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分数而是他们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从而深刻影响了学生人生轨迹。证明了“结果至上”的评价导向严重违背教育初衷和学习本质,过程性评价是检验教育成效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强化过程性评价,不仅需要像坪田、基廷老师这样反对教育评价标准功利化和结果至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重视学生日常成长进步表现的教师,还需要学校继续深化结果评价改革,正视学生的增幅价值,根据学情实际分类制定阶段性、过程性的评价标准,实现动态跟踪记录学生日常表现进步轨迹,调整考试形式内容,在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综合起来进行更客观务实的教育评价。
二、多维评价挖掘学生无限潜力
“五唯”导向下的教育评价标准往往以统一的尺度来衡量个体发展,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综合价值,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严重背离了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初衷。《地球上的星星》中患有阅读障碍症的男孩伊桑在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中是彻底的“失败者”,然而美术老师尼克却发现了他惊人的绘画天赋和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带他找到了自我价值所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对于一群被定义为“问题儿童”的低分学生,马修老师组建合唱团并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孩子的天赋如音准、领导力、责任心等,成功引导孩子们找到自信和方向。《三傻大闹宝莱坞》也明确传达: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工程师,而是培养有创造力、有激情、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
这些经典的教育题材电影共同构建了一幅回归教育初衷,实现全面育人的美好图景。在教育评价“破五唯”的改革现实中,我们也当树立科学成才的观念,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优化和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日常评价和分类评价,善于从多个角度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为知识水平处于弱势的学生发现自我价值,施展独特才能提供指导和机会。同时,在这些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个别保守、偏执的教育评价者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严重影响,为此,推进实现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带动学校、家长、学生、教师等社会全主体共同参与教育评价各个环节也是教育评价“破五唯”的必要措施。
三、质量导向突出教师教学实绩
“五唯”评价导向不仅在学生评价上过于看重分数和升学率,同时在教师评价上也存在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严重功利化评价导向,这并非意味着对教师来说论文和职称不重要,只是不能将这些作为评价教师能力贡献的绝对标准。电影《中国合伙人》展现了将“文凭”作为进入西方世界敲门砖的讽刺现象,而没有海归文凭却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专业能力的老师冬青却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在电影《霍兰先生的乐章》中,霍兰老师因为音乐、美术无法直接产生实际分数和名次而被校董会否认价值。《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拥有权威和名誉的校长实际上却是僵化保守教育体系的顽固守护者,而查尔图为了进入大公司而选择发表无意义的论文来加分。《死亡诗社》中的学校领导和家长也将维护学校声望和延续家族体面作为教育评价标准。唯文凭、唯帽子、唯论文本质上也是教育评价功利主义倾向的鲜明表现,诸多教育题材电影中从来不乏将文凭、论文视为权威和地位象征的教育管理者,他们将这些标准移植到教师评价上,而忽略了好教师的许多杰作往往无法被量化和计入考核档案。因此,在教育“破五唯”实践中,改革教师评价也势在必行。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纳入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标准中,能够有效改善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另外,将论文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和奖励直接挂钩的问题也需要改善,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对教师学术、社会贡献和教学实绩的重视,让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
电影是社会现实在艺术层面的深刻反映和集中表达,经典的教育题材电影以细腻的叙事从各个维度真实且深入地呈现了教育评价体系中“五唯”导向所造成的各种悲哀后果,也以角色之口提出了值得我们反思和吸纳的先进教育评价理念和方式。对于新时代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而言,当正视这些电影反映的问题和发出的呼声,尽早破除“五唯”桎梏,回归育人初衷,与时代并轨前行。
(马文慧系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副研究员,鲍薇娜系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吉林省民办高校“破五唯”典型经验研究(项目编号:GH2287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