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建新监制、刘浩良编剧并执导的电影《营救飞虎》已于9月3日上映。该片不仅塑造了一群鲜活立体的抗战英雄,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感人至深的跨国友谊,让影片的情感内核更显丰富。近日,与《营救飞虎》颇有渊源的几位嘉宾来到中国观看了该片并分享了观影感受。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表示,观看《营救飞虎》的过程,对他而言更像是一次“历史的重逢”。他回忆称,在飞虎队来到中国后的三年里,一旦有美国飞行员在敌占区被击落或者迫降,只要没有立即落入日军手中,总能得到中国人民的营救。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够如此持续而坚定地为来自异国的战友舍生忘死。影片的呈现与真实历史形成了奇妙的呼应,它让年轻观众得以走进那段历史,理解飞虎精神为何能成为连接中美两国的重要纽带。”他说。
美国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之子戴维·克尔、营救唐纳德·克尔行动的联络官黄作梅之子黄伟建、《营救飞虎》主演米切尔·霍格一同亮相《营救飞虎》映后交流活动。戴维·克尔表示:“这段历史鲜为人知,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把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中国朋友,以表达谢意,并向国际社会讲述,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这段跨国情谊。”黄伟建表示,影片融入了香港武打片的拍摄技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商业化元素,这种呈现方式更生动,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了解这段历史。米切尔·霍格希望通过角色传递更深远的意义:“新故事带来希望,历史则让人反思,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有深刻寓意的内容。”
杰弗里·格林
◎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
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值得被永远铭记与传承
杰弗里·格林长期致力于传承飞虎队历史、推动中美交流,近日他围绕电影《营救飞虎》及中美航空遗产相关话题,分享了深刻见解与珍贵故事,展现了二战时期中美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以及这份遗产对当下的重要意义。
谈及观看影片的感受,杰弗里·格林认为,这是一部情感张力十足的佳作。影片精准捕捉了美国飞行员、中国民众、中国各类武装力量及所有抗日中国人之间的联结,讲述了属于他们共同的故事。他很开心中国观众能通过这部作品触碰那段历史,感受跨越国界的情谊。
“观看《营救飞虎》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历史的重逢’。影片精准捕捉到了飞虎队故事里最核心的精神内核——不仅是空战的激烈,更是中美两国人民在共同危机面前展现的团结与善意。”杰弗里·格林说。
对于《营救飞虎》的现实意义,杰弗里·格林表示,如今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合作至关重要。80%的美国人祖籍欧洲,对中国文化了解有限,美国媒体也常忽略民众间的友好互动。但事实上,美国人对中国怀有诸多好感,从喜爱中国菜、书法到热衷太极、功夫,两国人民的兴趣联结从未断裂,而《营救飞虎》这类作品正是加深彼此了解的重要桥梁。
对于未来中美在历史传承、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格林充满期待。他希望中国博物馆能增加更多飞虎队相关史料,让年轻人了解战机背后飞行员、机枪手的故事。由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创立的“飞虎队友谊学校”项目也将继续推进,他相信中国学生的热情活力与美国学生的内敛思考能碰撞出更多火花,让历史记忆在交流中延续。
从电影《营救飞虎》的情感共鸣,到历史故事的鲜活还原,再到基金会的实践行动,杰弗里·格林始终以历史为纽带,推动中美友谊的传承与发展。在他看来,这段二战时期的共同记忆,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当下中美合作的重要启示: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携手便能胜利,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值得被永远铭记与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杰弗里·格林参加了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他表示:“这次活动是对历史的铭记,是二战胜利后最重要的纪念活动之一,当年的飞虎队成员都为自己曾和中国并肩作战而自豪。看到现在有人还记得他们,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左起:米切尔·霍格、戴维·克尔、黄伟建
◎ “飞虎队”后代戴维·克尔:
希望这段国际反法西斯情谊被永远铭记
“1943年至1944年间,我父亲作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一员,与中国战友并肩作战,投身于对日空战。在一次任务中,他的战机在香港上空被击落,是当地村民和东江纵队的战士救了他。”走出影厅,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唐纳德·克尔中尉的儿子戴维·克尔回忆起80年前的这段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精准展现了东江纵队的勇敢、决策力和战略规划,更让我看到了不同群体协同作战的力量。”戴维·克尔在接受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无论是情报、战斗还是宣传层面的配合,都和我父亲当年被营救时的经历高度契合。电影里大人们冲锋陷阵、孩子们分发传单的场景,计划周密、执行到位,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那段历史。”
他特别提到,影片中飞行员战机被击落、跳机后陷入寂静的场景,与父亲日记中的描述几乎一致。“父亲曾说,前一秒还在嘈杂的战斗中,跳机后瞬间安静得可怕,下方是被轰炸的狼藉,敌军从四面八方涌来。这种细节的还原,让我感受到了电影团队的用心。”
谈及父亲的营救经历,戴维·克尔的思绪回到了童年。“美国士兵战后很少谈论战争,我直到10岁才第一次听父亲讲述这段往事。”那天,一家人在后院游戏房,父亲突然提起在中国的经历,战机被击落、遇到“小男孩”通讯员、躲进散兵坑与山洞、被村民转移渡河……“我当时以为每个爸爸都有这样的故事,后来才知道它有多独特。”
那次讲述后,父亲再未提及这段往事。直到多年后,戴维·克尔找到父亲的日记、文稿与照片,才拼凑出完整细节。“父亲说过要写一本书,日记就是他的创作起点,可惜他在我20岁出头时去世,没能完成。好在我和其他人一起,帮他实现了愿望。”
营救唐纳德·克尔行动的军官黄作梅之子黄伟建表示,电影《营救飞虎》的核心围绕“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展开,影片融入了香港武打片的拍摄技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商业化元素,呈现方式更生动,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了解这段历史。
电影中饰演“飞虎队”队员的米切尔·霍格分享了自己与“飞行”的渊源:“我祖父和两个曾叔父都是战斗机飞行员,父亲原本也在接受战机飞行员训练,因家庭原因转做民航。小时候我常去空军基地,八九岁就穿上过飞行装备,那时就觉得飞行员特别酷。”
参与这部电影,让米切尔·霍格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了解东江纵队和唐纳德等人的故事后,我觉得自己日常面对的烦恼都微不足道。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依然保持乐观,唐纳德常说‘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这种心态特别鼓舞人。”作为演员,他希望通过角色传递更深远的意义:“新故事带来希望,历史则让人反思,我想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有深刻寓意的内容。”
据统计,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2000余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200多名遇险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数千名中国人在营救过程中献出了生命。戴维·克尔表示:“东江纵队的协作精神、当地人的善良勇敢,还有父亲与战友们的坚守,都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能够通过电影和更多讲述,让这段国际反法西斯情谊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