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电影《震耳欲聋》自点映以来,持续收获观众好评。此前发布的几支物料均表现亮眼,生动勾勒出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律师李淇内心的灰度与挣扎,展示了他如何在良知与利益之间反复摇摆,一步步踏上一段充满矛盾与自省的成长之路。影片也借由他的视角,串联起一起围绕聋人群体展开的定制骗局,深刻揭示了他们在信息社会中面临的困境与不公。
原型人物分享真实案件
用心讲述走心故事
10月4日至9日,电影《震耳欲聋》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城举办第二轮路演活动,导演万力、领衔主演檀健次、领衔主演王戈、特别主演潘斌龙现身影院,与观众近距离互动。主创团队深入分享影片创作理念与角色塑造。导演万力解析了通过灯光、声音等细节呈现人物阵营的独特设计,并回应了影片中“Callback”细节的呈现。领衔主演檀健次结合自身险遭定制化诈骗的经历,提醒观众谨防受骗;谈及角色,他表示:“不管说话能否被听见,都要勇敢发声。因为沉默导致麻木,发声,才能指明方向”,强调了“勇敢发声”的角色内核。王戈和潘斌龙则解读了角色间“一体双面”“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相互成就关系,展现人物塑造的深度与温度。
同时,影片获得观众与原型人物的高度认可。上海站活动中,原型CODA律师张琪、跟组手语老师、采风时交流过的聋人朋友们均来到映后,与观众分享影片改编的真实案件与前期创作细节,同时指出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在保证当事人隐私和安全的情况下,让电影情节更有细节、更丰满”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地呈现聋人生活和文化。
现场聋人观众直言影片真实呈现了聋人群体的生活与困境。张琪律师也表示“二刷”落泪,并呼吁公众用法律武器对抗诈骗;观众认同影片传递的“聋听平等”的价值观,引发强烈共鸣。众多观众赞誉作品兼具情绪共鸣与社会意义,形成高口碑反馈。
多平台高口碑领跑国庆档兼具现实深度和情绪感染力
影片自点映以来收获强烈反响,豆瓣开分7.6,猫眼、淘票票双平台均获9.6高分,为国庆档第一口碑佳作。许多观众感动表示:“《震耳欲聋》巧妙融合反诈与听障关怀,既不刻意煽情也不说教,在类型叙事中传递出强大的共情力。”“檀健次演活了灰度律师的挣扎与成长!”“不仅是反诈题材突破,更是关于尊严与勇气的深刻表达。”不少法律从业者也在社交媒体推荐:“影片对聋人律师群体的描绘真实且尊重,庭辩戏扎实有力,情感与法律交融得恰到好处。”有路演观众坦言:“看完更理解身边听障朋友的不易,也学会更要勇敢守护自己所信之事。”更有一位妈妈分享:“带孩子来看,原本担心题材沉重,结果哭过也笑过,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同时,许多观众在观影后表示,从影片角色中看到了普通人的影子,尤其对角色在现实压力下的挣扎与选择深感共鸣。在创作层面,影片并未刻意强调社会议题,而是从真实鲜活的人物展开故事,将定制骗局、聋人信息困境等现实问题自然融入剧情发展,使观众在跟随角色成长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个体的困境与勇气,也思考更广泛的社会正义与人性抉择。影片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力量,倾听内心声音,有做自己的勇气。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