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与中秋双节相遇,电影市场迎来多部新片集中亮相,战争、奇幻、喜剧、犯罪、动画等多类型影片同台竞技,充分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10月8日)总票房达到18.35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高达98.93%,再次彰显了国产电影在重要档期的绝对主导地位。档期内全国放映场次达314.66万场,同比增长12.82%,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观影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国庆档平均票价为36.64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75元,降幅达9.28%。这一亲民化策略有效降低了观影门槛,进一步激活了家庭观众与年轻群体的消费意愿,推动观影人次稳定在5007万左右。
市场大盘在假期首日便展现出强劲势头,多部影片凭借前期积累的营销热度与类型优势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志愿军:浴血和平》以4.5亿元成绩斩获国庆档票房冠军,《731》《刺杀小说家2》分别以3.45亿和2.95亿位列第二、三名,《浪浪人生》《震耳欲聋》则以2.19亿和1.75亿跻身前五。截至10月8日,202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已突破437.89亿元,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观影人次亦突破10.35亿,同比增长19.39%,市场复苏势头显著。
《志愿军》系列收官之作稳居榜首
家国情怀叙事持续引领市场
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终章,由陈凯歌执导,张子枫、宋佳、朱亚文、陈飞宇等主演的战争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延续了该系列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饱满的情感张力。影片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直至停战协议签署期间“边打边谈”的复杂历程,不仅呈现前线战场的浴血奋战,也着力刻画谈判桌上的外交博弈。历史上,停战谈判历时747天,并举行158次大会、733次小会,创下世界军事史上最长停战谈判纪录,这一厚重背景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底蕴。
影片选择在9月30日上映,上映首日即收获3373万票房,夺得单日冠军,假期首日更创下9472万的档期最高单片单日票房成绩。此后连续八天,《志愿军:浴血和平》始终稳居每日榜首,实现单日票房连续9天领跑。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对影片的评价普遍积极,尤其是对谈判桌上文戏部分给予了高度认可。在观众构成方面,《志愿军:浴血和平》也展现出广泛的吸引力,各年龄段观众分布均衡,其中40岁以上多人结伴观影的比例尤为突出,使其成为许多家庭观众在假期中的观影首选。通过“战场厮杀+外交博弈”的双线叙事,影片拓展了国产战争片的表达维度,最终以4.5亿票房问鼎国庆档票房冠军。
截至10月8日,《志愿军:浴血和平》累计票房已突破4.84亿元。与该系列首部作品《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同期成绩(4.98亿元)基本持平。这一表现也推动《志愿军》系列总票房突破25亿元,成为国产战争片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国庆档第二梯队影片格局多元历史奇幻温情各展所长
今年国庆档的第二梯队影片呈现出丰富的类型格局,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观影选择。《731》虽于9月18日上映,却凭借其深刻的历史题材与强烈的民族情感共鸣,在假期期间延续了不俗的市场表现,假期次日票房反超《刺杀小说家2》,升至第二名。该片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尤为亮眼,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35.9%,显著拉动档期下沉市场大盘。假期八天内,《731》再收3.45亿票房,位居档期亚军。这也是近十年来国庆档首次有“老片”出现在档期第二名的位置。经过国庆档的加持,《731》累计总票房已突破18.67亿元,暂居2025年总榜第四位。
时隔四年回归的动作奇幻电影《刺杀小说家2》则以奇幻元素与特效升级,满足了观众对视效大片的期待。影片采用IMAX特制拍摄技术,导演路阳与《流浪地球》特效团队再度合作,耗时超六个月打磨“赤发鬼”的毛发动态及水下粒子崩坏效果。全片近3000个视效镜头,旨在构建独树一帜的东方奇幻美学体系,特效量比前作提升50%。
作为《刺杀小说家》系列续作,该片引入了“双穿”设定(小说角色进入现实、现实人物进入小说),由邓超饰演的“赤发鬼”觉醒后反客为主,企图入侵现实世界。尽管该片在特效制作上保持了高水准,部分观众认为该片剧情逻辑存在瑕疵,影响了票房的进一步突破。影片上映首日以6363万拿下单日亚军,但随后票房接连下跌,单日名次也一度降到第四,临近假期结束才逐渐回升。假期八天,《刺杀小说家2》累计收入2.95亿票房,位居档期季军。
喜剧家庭片《浪浪人生》凭借温暖治愈的叙事与现实主义关怀成功“破圈”。影片改编自蔡崇达的小说《皮囊》,讲述了“大哥”黄荣发因意外只能依靠轮椅生活后,与家人各出奇招面对生活困境的故事。该片在东北地区观众中偏好度较高,在东三省票房占比达28%,展现出地域文化题材的市场吸引力。假期八天,《浪浪人生》收获2.19亿元票房,位居档期第四。
口碑佳作实现市场逆袭
现实题材展现“破圈”潜力
今年国庆档中,多部中小成本影片凭借过硬品质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逆袭。聚焦听障群体的纪录片《震耳欲聋》于10月4日上映,却凭借高口碑(淘票票9.6分、豆瓣7.5分)实现票房逆袭,假期斩获1.75亿元位列第五,展现了小众题材在主流档期的市场潜力。影片将镜头对准聋人群体,通过一桩复杂的定制骗局,展现他们在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下所面临的脆弱与困境。檀健次饰演的地摊律师李淇,在欲望和良知之间艰难抉择,最终坚守公平和正义,细腻演绎出人物的成长弧线和人性深度。
反扒题材影片《毕正明的证明》同样凭借扎实的剧作赢得观众认可。影片讲述了反扒警察毕正明因意外致残却初心不改,孤身潜入盗贼集团坚守正义,最终完成自我证明的热血故事。尽管因定档较晚及主创关注度有限,该片在档期内仅收获5176万元票房,位居档期第八,但其叙事节奏明快,人物塑造饱满,在人性复杂度和群像刻画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上映第三日起,《毕正明的证明》实现单日票房连续逆跌,预计节后将继续发挥口碑优势,据票务平台预测,该片总票房有望突破8000万。
麦浚龙执导的《风林火山》以其独特的视觉美学和超现实叙事成为国庆档中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汇集了金城武、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高圆圆等超豪华阵容,以1:1比例搭建了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铜锣湾实景,营造出一个下雪的香港暗黑世界。
影片讲述了一场铜锣湾爆炸事件牵扯出毒贩、警察、杀手三方势力的复杂角力,而掌控毒品市场的幕后操纵者,竟开始推行“全面禁毒”。《风林火山》在叙事上引发争议,但其在影像风格、场景设置、构图布局上的艺术成就获得了认可。
假期八天,《风林火山》只收入7246万票房,位居档期第七未达预期。不过,这种风格化探索为国庆档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观影选择。
动画电影拓宽受众边界
经典IP创新表达获认可
今年国庆档的动画电影展现出多元活力,多部作品以不同路径实现了内容突破与受众拓展。
首部三国题材动画《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以“水墨美学+年轻化叙事”打破传统历史题材的刻板印象,从全新视角解构三国故事,在国庆期间收获7471万元票房,位列档期第六,展现出经典历史题材在动画领域的创新潜力。
《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作为该IP二十周年纪念之作,在延续童趣与温情基调的同时,融入了职场议题与反内卷思考,成功实现从“少儿向”到“全龄化”的转型。影片档期内收获4876万元票房,位列第九。
同期,上映两个月有余的动画片《浪浪山小妖怪》也凭借扎实的口碑跻身国庆档票房前十。假期八天内,影片再收3869万元票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截至10月8日,《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已达16.94亿元。
国庆档假期前一周是2025年第39周(9月22日-9月28日),因调休仅有一天休息日,票房跌至3.65亿,环比前一周下降了73.95%;去年同期一周收获2.01亿,今年同比提升了81.59%。第39周观影人次986万,环比下降了74.19%,同比去年提升了101.64%。这一周,《731》《捕风追影》《浪浪山小妖怪》分别以2.5亿、3653万、1588万拿下周榜前三。
2025年第40周(9月29日至10月5日)包含五天假期,周票房达到了14.52亿,环比上周增长了297.81%,同比去年下降28.96%;观影人次达到3908万,比上周提高了296.35%,同比下降22.68%。《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分别以3.69亿、3.12亿和2.26亿位列周榜单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