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与希望,其文化教育与成长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交织趋势。儿童电影作为连接童真心灵与多彩世界的桥梁,既能跨越时空带孩子领略不同的历史人文,也能打破现实束缚让想象自由翱翔。然而当下国产儿童电影市场中,能被广泛认知的作品寥寥可数,孩子们常沉浸于脱离现实的动画或游戏,成人与孩子能共同喜爱的“合家欢”式电影更是稀缺。这份市场空缺与儿童成长的精神需求,成为我参与《向莲花镇出发》创作的重要契机。
入行以来,我始终在文艺片与商业片领域探索,从未涉足儿童题材。当接到担任本片监制的邀请时,我最初是犹豫的——儿童题材既要精准捕捉孩子的世界,又要肩负传递正向价值观的重任,对我而言是全新的挑战。但对孩子的喜爱,以及因常年出差陪伴孩子时间较少的愧疚,最终促使我决定投身其中。我期望通过这部电影,将美好故事与深刻道理以孩子易于接受、成人能共鸣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在欢快与感动的观影体验中,搭建起亲子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创作的核心,是始终保持童心,以孩子的视角理解世界。信息时代成长的孩子眼界开阔、心智成熟,却依然保有纯粹的童真,不能以成人的“想当然”去定义他们的需求。基于此,我们确定了以孩子为主角的叙事视角:八岁的何庆强因怀疑在莲花镇工作的母亲重组家庭,决心前往求证;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他意外发现被泥沙掩埋的汽车框架,萌生了修复汽车自驾前往的想法;随后,渴望去莲花镇解馋的大胖、需帮奶奶拿信的鸽子机缘巧合加入,而发现孩子们逃课的支教老师张志高在跟踪中被打动,最终成为队伍一员。在这段奇妙旅程中,张志高的思想得到转变,孩子们也在共同经历中收获成长。这种以孩子为核心的故事架构,旨在还原最真实的儿童世界,而非用成人思维塑造“想象中的童年”。
在《向莲花镇出发》筹备阶段,为寻找与故事背景高度契合且充满原汁原味乡土气息的场景,我和主创团队辗转多地,走访众多古村落。但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部分的村落都未能在时代浪潮中保持原本的模样。当我们在厦地驿站蛋茶铺休息时,老板热情介绍周边,我们也得知了柏源村。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旅游商铺和霓虹闪烁的招牌,放眼望去是大片错落有致的梯田和带有岁月痕迹的土房子,这样的原始风貌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拍摄地!
堪景结束回到北京,我们便投入小演员的选定工作。我们希望这部影片能为孩子们展示另一种可能性,让他们知道,他们有能力去探索不同的世界。因此,我们对小演员期望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表演功底,能精准自然地塑造角色,又能够保留那份浑然天成的纯真烂漫。为找到最合适的小演员,我们开启全国海选,辗转各个城市。饰演何庆强的孟启琛经过四五轮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其实我们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时,就感觉他很合适。因为何庆强的戏份戏量都很重,我们也曾做了多次感知类训练,看他的表达力、感知力、情绪体验的维度以及体能和抗压能力怎么样,而他每一轮的表现都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选定的小演员们对于剧本的理解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凭借孩子独特的视角,挖掘出了许多被我们大人忽略的细节与情感。这些观点在成人看来或许有些难以理解,但只有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才能呈现出最真实、最动人的儿童世界,而不是以大人固有的思维去塑造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这些来自城市的小演员们,在柏源村唤醒了他们内心的原始天性,他们在影片中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也让我仿佛看到了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在紧张的拍摄中,小演员们也会有情绪,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并及时加以疏导。有一场戏是何庆强和爷爷的情感戏,当时已至深夜,孟启琛困的状态不佳。我和导演沟通后,达成了高度一致的原则——我们希望引导孩子从内心深处萌生出真实的身体动机,让角色的情感在他们的内心自然生长、自然流露,而不是通过生硬的指导去强迫孩子做出某种表演。于此,我们决定让孟启琛休息半小时调整状态,并耐心向他讲述了这场戏的重要性。再次面对镜头时,他已然全身心投入角色之中。另外,我们也要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只是在演绎一个故事,也许在某个平行世界里,真的有这样一个孩子,有着这般的忧愁与痛苦。但戏拍完了,就要能够从角色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回归到自己原本的生活。
目前影片已经完成拍摄,正在后期制作阶段。以往我会将后期交给剪辑师,但这次我决定亲自操作。影片的定位是“合家欢”式电影,在叙事上采用双线并行,一条是孩子的世界,另一条是向支教英雄致敬。为将两者结合,我通过对角色细节的处理,让他们的行为逻辑更加立体丰满,以此来强化主题的感染力。最初,我们计划在影片开场采用真实拍摄的方式,呈现汽车是如何通过河道漂流到村庄,进而被何庆强发现的过程。经与导演、编剧探讨后,考虑到孩子对色彩和形象的独特感知力,我们决定采用蜡笔动画特效,以色彩斑斓、风格活泼的动画营造吸引孩子的氛围。同时,我们邀请了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观影评审,根据他们的建设性意见,确保影片教育内涵匹配孩子们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在反复修改中,也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如闽南腔调、带有福建特色的角色造型、中原遗风的建筑、非遗工艺福船等元素,让影片充满浓郁地域风情,打造娱乐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内容,让观众能在观影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在心中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
作为《向莲花镇出发》的监制,我深知肩负的社会责任。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的承载者,更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创作这部影片时,我们始终会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摒弃了生硬说教,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这部成人和儿童间的修炼手册,传递爱与希望。“从心出发,为梦筑影”,这也是我在儿童电影创作道路上坚守的信念与行动指南。未来,我将秉持初心,与团队并肩作战,创作更多高品质、有内涵的儿童影片,为孩子们打造充满爱与希望的光影世界。同时,希望更多同行和社会各界能够将目光聚焦于儿童影片领域,以各自的专业才华和创新思维,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每一份力量都将成为推动儿童电影蓬勃发展的浪潮。
(作者系《向莲花镇出发》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