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中的密码》亮相长春电影节,预示未来电影产业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由长影领衔出品,中国首部AIGC电影短片《音符中的密码》不久前在长影电影院举行了首映式,通过4K放映,观众看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作者曹义星兄弟的真实故事,展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
影片启用已故多年的电影明星李亚林、刘世龙的形象,讲述台湾国军老兵回大陆与弟弟久别重逢的故事。92岁高龄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贺小书女士,作为已故演员李亚林同志的夫人,并与刘世龙先生系同窗,在观看这部AIGC影片时,亲眼见证两位艺术家的形象得以生动再现,令她惊喜不已,认为如此鲜活的时空穿越画面,唯AI所能及。
《音符中的密码》直面了AI时代的两个核心问题:技术如何赋能和革新电影制作?在AIGC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电影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的利器,走出一条具有文化主体性的发展路径?这部影片通过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AIGC推动了电影创作的
“人机协同”范式
《音符中的密码》改编自真实事件,其厚重的故事内核、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的人物情感,决定了它不可能由AI“凭空生成”。人还是创作和决策的核心,AIGC在此过程中扮演创作助理和制作实施的角色。影片以“剧本+使用AIGC工具的导演+音乐、动效、对白”协同完成,这种“人机协同”的创作模式,正是当前AIGC技术在影视制作中最具现实意义的落地方式。
AI技术显著拓展了创作者的表达边界。影片在表现卢沟桥抗战等重要历史场景时,无需宏大场面的置景,无需战争场面的实际拍摄,不受外景气候的限制;片中两位男主演的形象经家属授权,由AI技术还原参与演出。尤其在全片高潮处,唢呐声中共同复现了晋察冀著名战地摄影师沙飞所拍摄的一系列抗战老照片,以视觉与听觉的融合实现记忆的“聚变”,再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首传得开,留得住的真理之歌,深刻体现了“歌声即民心,民心即江山”的影片主题。
整个影片制作周期仅一个月,借助AIGC实现了影片制作的降本增效。
AI不是魔法,并非万能,但在此片中,它成为艺术表达的关键赋能工具。如果不使用AI技术,这个表现经典抗战歌曲背后兄弟情的剧本,是不可能拍摄的,更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AI使制作成本降低,使主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提高。“人机协同”更加激活创作者的大脑,未来的电影比拼的不是谁能使用AI,而是谁能驾驭AI再现最好的原创故事,开源普惠的是工具,稀缺的仍是原创,能复制的是代码,不可替代的是人的洞察。
AIGC代表了影视制作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AI视频多在手机端传播,如果在大银幕放映,很多画质和细节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俗称“硅胶感”。《音符中的密码》为了符合影院大屏幕观影的要求,导演和制作公司在AIGC 4K成像技术上不断探索,研发了“超维高分辨率图像原生质感重建与合成算法”, 最终实现4K、30帧/秒的影院放映画质。该算法通过“局部重绘+光影校准”双重机制 ,不仅能强化服饰纹理、道具金属反光等画面细节,还能让AI深度学习经典电影的光影逻辑,以优化场景光线,如车内阴影与车外阳光的自然过渡;影片还运用的“数字人微表情驱动技术”实现了已故演员形象和表情的真实感复现,可以说影片从创意到制作都充分利用了AIGC这一技术工具的特色和优势。
AIGC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正在经历从辅助工具到创意创作工具的深刻变革。从传统制作流程看,其已深度渗透从剧本创作、概念设计到后期制作等核心环节,形成了覆盖制作链条的多点应用格局;从作品形态看,其应用范围已从早期的实验短片,快速扩展到系列动画、网络短剧乃至电影长片等多元类型;从生成效果看,大语言模型和视频生成模型在创意生成、画面技术质量和可控性、美学表现力等方面都在飞速提高,进而向直接生成电影画面进展。随着模型的持续迭代和能力的增强,其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展,开始逐渐形成产业化应用的趋势。
AIGC电影制作本身仍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如对人物复杂微表情的细腻刻画、叙事逻辑的连贯性等。同时,知识产权界定、数据隐私、伦理规范等议题,也需要在产业实践中不断完善。但这些问题并不能阻碍AIGC电影制作未来发展的趋势。
AIGC影视制作的中国路径展望
《音符中的密码》的推出,不仅是“使用了AI”,更在于“如何使用AI”以及“用AI表达了什么”。这背后,正是一条 “中国路径”在初现轮廓。这条路径旨在解决一个核心困境:如何让诞生于西方语境的AI技术,能够准确理解并生动表达东方的美学与价值观?
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影视产业的背景下,我国正在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AIGC影视发展路径。这条路径以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影像体系为核心目标,通过建立从国产芯片、服务器到自主算法的完整技术体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叙事与美学的文化内容体系;破解西方算法霸权,实现高效可靠的文化传播体系;激励与合规治理并重,保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从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全球传播、政策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完整闭环的AI生态,推动智能影像创作与传播的中国路径与自主体系日趋完善。
这部由新中国电影摇篮长影集团领跑AIGC制作的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迈入“AI原生创作”的新纪元。《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等诸多权威媒体对影片进行了广泛报道,该片也迅速成为电影研究机构和相关院校教学和科研的热点案例。《音符中的密码》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实践告诉我们,AIGC电影制作正在开始革新中国电影人的思维,正在重塑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将给未来电影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