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领域,以单一听觉训练与机械节奏模仿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与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认知规律及趣味性学习需求存在适配偏差,其教育效能往往受制于抽象音乐符号与幼儿具象化认知之间的天然鸿沟。而动画电影构建的视听艺术世界为音乐启蒙提供了独特载体,其音乐作品凭借通俗易记的旋律架构以及与视觉叙事深度耦合的艺术特征,能够将音乐元素的抽象维度转化为可观察的画面场景,为幼儿打开音乐启蒙的生动窗口。
动画电影音乐的教育特性集中体现在其与幼儿认知规律高度契合的多重艺术特质上。首先是视听整合性,动画音乐并非孤立的听觉符号,而是与画面叙事形成有机整体,能够将抽象的音乐情感转化为具象可感的视觉符号,如《冰雪奇缘》中《Let It Go》的旋律起伏与角色艾莎施展魔法的动作轨迹同步,能使幼儿在观察画面动态时自然建立多感官协同体验,帮助幼儿突破纯听觉感知的抽象性,形成对音乐要素的直观理解。其次是节律鲜明性,动画音乐多采用规整的节拍、重复的乐句结构以及富有动感的节奏型,例如《疯狂动物城》主题曲《Try Everything》以轻快切分节奏贯穿全曲,这种规律性强且易于捕捉的节奏特征,天然适配幼儿对重复与韵律的感知偏好,为其开展拍手、踏步等律动训练提供了理想载体。再次是情感体现的具象性,动画电影音乐的歌词内容与旋律基调往往围绕简单明确的情感主题展开,如《寻梦环游记》中《Remember Me》通过抒情的旋律与温情的歌词,将“思念”这一抽象情感转化为可感知的音乐形象,幼儿通过跟随演唱、感受旋律变化,能够直接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有效突破传统音乐启蒙中情感传递的抽象化困境。
动画电影音乐作为连接形象思维与音乐感知的桥梁,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了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优质载体。在实际启蒙教育中,如何把动画电影音乐对幼儿发展的这些独特功能充分释放出来,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精选适配的动画电影音乐作品。依据幼儿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系统筛选兼具艺术性与教育性的动画音乐,形成层次分明的素材体系。对于3-4岁处于音乐感知初级阶段的幼儿,应侧重选择旋律音域较窄、节奏简单且具有重复性特征的动画音乐。这类作品往往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要节奏型,乐句短小便于模仿,如《小猪佩奇》主题曲,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重复出现的节奏模式,能有效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帮助他们在跟唱与律动中建立对音乐节奏的基础感知。针对5-6岁进入音乐认知进阶阶段的幼儿,可选取节奏变化相对丰富且具有多元乐器音色特征的动画电影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以《玩具总动员》中融合木琴清脆音色与小提琴抒情旋律的配乐为例,该类音乐通过不同乐器音色的交织与节奏型的多样化呈现,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在听觉体验中辨别木琴、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质,感知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较复杂节奏型的韵律特征,满足其随认知能力发展而产生的音乐探索需求。在按年龄分层筛选的基础上,还可依据具体教育目标对动画音乐进行分类整合。例如以节奏训练为目标,可选用《海底总动员》中《Fish Are Friends》等鼓点鲜明且具有动感节奏的音乐;针对旋律感知能力培养,《魔发奇缘》中《I See the Light》的旋律线条与画面中的漂浮天灯动态结合,可作为引导幼儿用手势模拟旋律走向的绝佳素材,帮助他们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认知。
第二,构建视听动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基于动画电影音乐的视听结合特性,教师可以先播放动画电影片段,带领幼儿观察画面元素与音乐要素的对应关系。例如在《狮子王》主题曲《Circle of Life》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注意朝阳升起时弦乐渐强的动态变化,帮助幼儿建立音乐与画面情境的直观联系。之后,设计听觉训练环节,让幼儿使用沙锤、铃鼓等打击乐器,根据音乐强弱变化调整敲击力度,深化对音乐力度的理解,建立音乐要素与感官体验的联结。最后,教师还可鼓励幼儿自主进行音乐表达,选取具有开放性叙事空间的动画场景,引导幼儿即兴哼唱旋律,并用肢体动作模拟角色姿态,实现从音乐感知到创造性表达的转化。
第三,设计游戏化音乐活动。将启蒙教育目标自然融入情境模拟、节奏认知与音乐记忆等游戏形式中,以游戏渗透启蒙效果。情境模拟游戏主要依托动画的叙事场景,如以《冰雪奇缘2》的探险主题设置音乐寻宝任务,要求幼儿随音乐节奏“探险”,当音乐停止时迅速摆出动画角色造型,在游戏中无意识地训练对音乐终止式的感知。教师也可以借助柯达伊手势等教学工具设计节奏类音乐游戏,比如将《疯狂动物城》中《Try Everything》的节奏型转化为可视化符号图谱,幼儿通过摆放强拍、弱拍等卡片组合,在具象操作中理解抽象的乐理知识,变机械学习为趣味探索。音乐记忆游戏则通过对比不同动画角色的主题音乐,如《玩具总动员》中巴斯光年的主题曲与胡迪的牛仔音乐,让幼儿在聆听后匹配对应的角色图片,或通过音乐接龙续唱副歌片段,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提升音乐辨别力与旋律记忆力。
幼儿启蒙教育是塑造个体终身学习能力与审美素养的基石,音乐作为情感表达与认知发展的双重载体,在幼儿心灵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动画电影音乐以其天然的情境适配性与艺术感染力,为幼儿打开了通往音乐世界的趣味之门,让抽象的音乐启蒙转化为了可看、可感的具象化体验,也为幼儿在“玩中学”过程中建立音乐兴趣、培养基础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路径。
(作者系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