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喜剧片凭借跨越代际的受众穿透力与文化共情力,牢牢占据核心地位,成为彰显市场活力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截至10月26日,全年票房TOP100影片中,《唐探1900》《长安的荔枝》《戏台》等15部国产真人喜剧强势跻身榜单,以约62.08亿元的累计票房贡献,占据全年总票房的14%,不仅是稳定市场大盘的“压舱石”,更成为传递时代情绪的“共鸣阀”。
从春节档的群星云集引爆开年热度,到国庆档的温情叙事实现口碑突围,三大黄金档期的喜剧创作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以差异化定位精准对接观众需求:头部IP凭借成熟工业体系与创新表达释放稳健张力,中小成本作品则以题材深耕与情感贴地完成惊喜逆袭。在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淬炼中,喜剧片的创作升级与受众审美进阶形成同频共振,书写出中国电影市场从“流量驱动”向“价值引领”、从“笑点堆砌”向“情感深耕”转型的鲜明轨迹。
IP领航与“黑马”突围
共筑市场根基
2025年春节档以95.1亿元总票房刷新历史纪录,喜剧片的“开门红”效应尤为显著。唐人街探案系列前传《唐探1900》作为档期内的重磅作品,斩获22.78亿元票房,占档期总票房的24%,连续4天票房破3亿的稳健走势,使其成为春节档最具话题性的影片。
这部聚焦民国上海滩探案故事的作品,延续了“喜剧+悬疑”的经典创作范式,周润发的加盟与原班人马的回归形成阵容合力,老上海方言的市井韵味与时代错位的“荒诞梗”交织,构建起密集且高级的笑点体系。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突破系列前作的叙事局限,新增历史叙事线将家族恩怨与时代洪流深度绑定,网络售票平台显示其“剧情逻辑性”评分高达8.9分,较前作提升1.2个百分点,实现了娱乐性与思想性的平衡。凭借强烈的社交属性,影片精准捕获年轻观影群体,印证了成熟IP在创新表达下的持久生命力。
与春节档的“大制作、强阵容”路线不同,2025年五一档的喜剧赛道呈现“小切口、深共鸣”的特色,中小成本作品以题材创新实现市场突围。易小星执导的《人生开门红》成为档期力作,这部由常远、邓家佳、王耀庆主演的影片,聚焦创业失败者的逆袭历程,通过“直播带货翻车”“职场套路拆解”等极具现实感的桥段制造笑料,最终收获1.39亿元票房。影片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锚定20-30岁年轻受众的情感需求,专门设计的“社畜解压”情节直击职场痛点,抖音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8亿次,有效带动预售票房占比提升,为中小成本喜剧片提供了“内容贴地+话题破圈”的可复制路径。
同期上映的公路喜剧《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猫眼开分9.2分,曾毅、周奇、孙艺洲等演员的自然演绎赋予角色鲜活魅力,公路题材的自由叙事与喜剧元素的轻松调性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解压体验。影片上映首日票房即突破2000万元,最终以8839万元票房收官。尽管作品在叙事节奏上仍有精进空间,但其市场反馈清晰印证:在观众对喜剧“笑中有思”的需求日益强烈的当下,贴近大众生活的表达质感与扎实的制作功底,仍是作品获得市场认可的“核心密码”。
国庆档以18.35亿元票房收官,喜剧片在档期内持续释放温暖力量。韩寒监制、马林执导的《浪浪人生》从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档期“黑马”。该片取材自蔡崇达畅销书《皮囊》,由黄渤、范丞丞、殷桃领衔主演,以闽南海滨小镇为背景,讲述一家五口应对生活逆境的故事,将市井烟火的幽默与家庭共渡难关的温情深度融合。黄渤饰演的落魄“小镇大哥”与范丞丞饰演的叛逆儿子形成鲜明性格反差,殷桃塑造的强悍妻子角色贡献多个经典笑点,而“家人同心抗逆”的叙事内核则引发广泛情感共鸣,截至10月26日累计票房达3.67亿元。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该片在下沉市场表现突出,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56%,成为县域影院的“票房支柱”,彰显了接地气的喜剧表达对广阔市场的穿透力。
全年喜剧市场的多元生态还由多部细分题材作品共同构建:《“骗骗”喜欢你》以3.44亿元票房印证爱情喜剧的稳定受众基础,《奇遇》1.87亿元的成绩展现奇幻喜剧的市场潜力,《你行!你上!》《分手清单》《火锅艺术家》等作品也分别以9085万、7629万、5715万元票房完成市场发声,《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假爸爸》等影片则在现实题材与荒诞喜剧的融合中持续探索,共同构成了2025年喜剧电影“百花齐放”的生动图景。
注重“喜剧外壳+情感内核”的深度创作
今年喜剧电影创作最鲜明的突破,在于跳出“单纯堆砌笑点”的浅层表达,转向“喜剧外壳+情感内核”的深度创作,通过与历史、现实、地域文化等元素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从“解压工具”到“情感载体”的价值升级。暑期档作为年度创作创新的“试验场”,以3亿观影人次的庞大体量,见证了类型融合喜剧的品质飞跃,多部作品凭借独特的叙事视角,在欢笑中传递思考,彰显了喜剧电影的文化担当。
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长安的荔枝》成为年度现象级作品,这部被誉为“历史喜剧新标杆”的影片,最终斩获以6.91亿元票房。影片以唐代小吏李善德为完成“荔枝鲜运”任务的历程为主线,将职场生存智慧巧妙嵌入唐代官场的历史细节中,用现代视角解构古代行政体系的荒诞与无奈。“催办公文的层层推诿”“跨部门协作的鸡飞狗跳”等桥段充满喜剧张力,而“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场景还原,则在笑声过后引发观众对权力与民生的深层思考。《长安的荔枝》的成功核心在于搭建了跨越千年的情感桥梁——观众在李善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挣扎与坚守中,看到了当代职场人的影子,抖音平台“职场人共情李善德”话题参与量超500万人次,评论区满是“古代小吏的困境就是当代打工人的缩影”等共鸣之声,充分证明优质喜剧作品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情感的深度连接。
暑期档另一部口碑力作《戏台》,则以纯粹的艺术质感成为行业“品质灯塔”。该片由暌违大银幕30余年的陈佩斯执导并领衔主演,点映阶段便收获满堂喝彩,豆瓣平台14.6万名观众给出8.0分的高分评价。
对于上一代观众而言,陈佩斯的名字与《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等经典小品、《二子开店》等市井喜剧紧密相连;而《戏台》的热映,让新一代观众真正认识了这位“一辈子只做喜剧一件事”的艺术家。该片改编自自2015年以来已演出360多场的同名话剧,讲述民国战乱时期的乌龙闹剧:五庆班班主侯喜亭带戏班进京演出,店伙计大嗓儿被洪大帅误认成名角金啸天,被迫登台演出《霸王别姬》,台前台后各方势力交织,在小小的戏台上上演了一出关乎生存与尊严的啼笑大戏。没有流量明星加持,影片全凭严密的叙事结构、扎实的台词功底与深刻的人文关怀突围,正如陈佩斯所言:“无论舞台还是银幕,我始终关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只要大家能在戏里找到点什么,我们的努力就值了。”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戏台》超越了喜剧的娱乐属性,成为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
从全年创作趋势来看,“喜剧+”融合模式已成为主流创作路径。在全年票房过亿的7部喜剧片中,“喜剧+现实”“喜剧+历史”“喜剧+爱情”的类型占比达到100%。《长安的荔枝》将当代职场焦虑融入唐代历史叙事,《唐探1900》以悬疑推理线支撑喜剧表达,《浪浪人生》用家庭温情丰富喜剧内涵,从这些作品的成功不能看出:观众对喜剧的需求已从“解压一笑”升级为“情感共鸣”,只有将笑点与真实生活、社会思考、文化底蕴相结合,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实现市场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赢。
多元布局点亮行业未来图景
国庆档的喜剧热潮尚未褪去,2025年末待映的多部喜剧作品已凭借多元题材与创新模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些作品涵盖IP续作、文化喜剧、现实题材等多个维度,既延续了全年“类型融合、情感共鸣”的创作主线,又在题材细分与受众覆盖上寻求新突破。
今年,《菜肉馄饨》《遇见不同的遇见》《无名之辈:意义非凡》《火星计划》《特立独行》等多部待映作品,则以差异化定位勾勒出喜剧创作的多元图景。其中,《无名之辈:意义非凡》作为“爆款”IP的续篇,延续前作“小人物群像+黑色幽默”的风格,聚焦城市边缘群体的平凡坚守,通过荒诞剧情与现实细节的碰撞,延续对人性尊严的深刻叩问;科幻喜剧《火星计划》则大胆融合硬核科幻设定与市井喜剧表达,讲述普通人意外参与火星模拟任务的“乌龙”故事,将航天梦与烟火气巧妙结合,探索“喜剧+科幻”的类型边界;《菜肉馄饨》以南方市井美食为线索,用细腻笔触描绘街巷邻里的温情日常,方言笑料与民俗细节的融入,堪称当代版“市井生活喜剧图鉴”。
在题材细分领域的深耕中,喜剧创作更展现出与时代文化同频共振的鲜明特质。地域文化赋能成为重要创作路径:多部作品以方言为纽带,如川渝题材喜剧深挖麻辣江湖的市井智慧,粤港风味作品延续《半斤八两》式的市井幽默传统,东北喜剧则以豪爽直率的表达传递地域温情,将方言特色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让地域文化通过银幕实现跨区域传播。现实题材的深耕同样亮眼,《遇见不同的遇见》《特立独行》等作品延续“解压喜剧”路线,前者聚焦都市青年职场内卷与婚恋焦虑,通过职场博弈等剧情直戳社会痛点;后者则以创业者的荒诞经历为切口,解读年轻人的理想与挣扎,用笑料包裹对奋斗价值的思考。
这些多元布局背后,是行业对“精准定位、差异化表达”的深刻践行。从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到现实议题的幽默解读,从跨界类型的大胆探索到IP价值的持续激活,喜剧创作正摆脱单一化表达,形成“大众共鸣与细分需求兼顾”的发展格局。这种创作生态的成熟,不仅让喜剧电影持续保持市场活力,更使其成为记录时代情绪、传递文化力量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