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电影游中国”拙政园活动现场

“杏”影相随流沙冰箱贴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文创区《盘丝洞》非遗体验
如何让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讲“好”故事,不仅需要宏大的叙事,更需要贴近生活的小切口。文创正因能将厚重文化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创新载体而受到大家广泛追捧。在此浪潮中,中国电影资料馆于2024年创立“影资文创”品牌,旨在活化馆藏资源,连接观众情感,通过系统挖掘电影文化元素,将经典电影IP与传统文化以新颖趣味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影资文创”的实践探索,致力于在“小”文创的方寸之间为公众带来丰富鲜活的电影文化体验,实现文化从传承跨越到创新的大作为。
▶ 深耕电影文化:
文创故事的创新表达
中国电影资料馆官方文创品牌“影资文创”,是以电影艺术为核心,融合多元文化开发创意产品的文创品牌,致力于传播电影文化,打造集趣味、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电影文创产品。品牌深度挖掘电影档案资源,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审美,以文创产品这一小切口为载体,借助丰富多样的产品与体验活动,把中国电影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好故事转化为当代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实现文化价值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表达。
在电影《神女》4K修复版首映之时,“影资文创”推出重制海报、丝巾、冰箱贴等套系文创,用现代设计语言全新演绎这部默片经典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女性力量,以“小”文创连接电影艺术与当代审美,引发广泛共鸣。面对早期古装神怪电影《盘丝洞》(1927),“影资文创”提炼出“七个蜘蛛精象征人的七情”的核心概念,打造“盘丝洞修炼日常”主题故事。通过茶饮、帆布包、魔方等十余种文创产品,将电影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同时,“影资文创”也对《劳工之爱情》《铁扇公主》等早期经典影片进行年轻化解读,以角色盲盒、光栅票根等新颖形式,向经典电影致敬。
▶ 创新产品形态:
探索跨界融合开发模式
当前的经典电影文创开发,产品设计依赖电影海报、经典场景等元素,款式也多是海报、明信片等常规品类,难以“破圈”,限制了经典电影文化的传播广度。在此背景下,跨界开发融合成为一条“破局”新路。该模式以电影与跨界主题相融合为核心,将电影元素与多元领域深度交融,打破传统文创的形态边界,焕发产品活力,为经典电影文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影资文创”积极探索跨界开发融合实践。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开馆之时推出的“龙影成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电影融合非遗”的一次跨界实践,将电影文化与国家级非遗技艺相融合;在“镜花缘·当电影与旗袍相遇”展览中,“电影融合服饰”的创意思路将旗袍元素融入电影票夹设计,为寻常产品增添东方美学意蕴。在“电影融合地域”的探索中,“影资文创”推出“杏”影相随流沙冰箱贴,以银杏流沙捕捉北京艺术影院的秋日韵味,让“小”文创成为地域记忆的生动载体;江南分馆成立一周年之际推出的“听见江南·一周年纪念八音盒”,用“电影融合建筑”的巧思,将建筑曲线转化为音符轨迹,让建筑之美可听可感。
▶ 拓展场景体验:
突破电影文化空间功能边界
“影资文创”努力突破传统空间场景的功能边界,为电影文化空间注入新活力新变化,将文化消费转化为深度体验,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电影文化氛围。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影资文创”打造沉浸式文创空间,并与电影展览、电影放映、公共休闲服务有机融合,拓展场景体验。例如结合“《盘丝洞》西游与东归”展览发售的《盘丝洞》套系文创,与展览内容关联密切,并打造专题文创展售空间与非遗互动体验区,将文化消费转化为深度体验,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电影文化氛围;于《铁扇公主》《哀乐中年》4K修复首映及多次电影放映活动中搭配推出首映封、重制海报等新品;配合“光影绘长卷——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海报特展”推出的海报长卷盖章本,通过在馆内多个展区设置盖章点,与馆内空间连接,增加观众多重文化活动体验感。
▶ 积极寻求“破圈”:
多平台开拓电影文化传播路径
“影资文创”成立以来,与多方平台积极合作“破圈”,参与不同场景展售活动,尤其拓宽非电影消费群体的认知广度与深度,积极开拓探索电影文化传播新路径。
“影资文创”以电影相关平台为起点,参与了包括202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朗园文创市集、2025年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时光之镜”影展、北京小西天艺术影院《神女》4K修复亚洲首映等活动;与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等单位合作开设展售点位,现场反响热烈。
除此之外,“影资文创”还积极活跃在非电影平台和场景中,关注非影迷群体消费偏好与反馈,并及时优化产品及宣传方式,传播电影文化。例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合作,参与“总台IP进校园·电影特辑”活动,亮相青岛高校;依托“跟着电影游中国”项目,与苏州园林部门合作,在拙政园打造“电影+文旅”沉浸式场景;与中国邮政合作在鸟巢展示《劳工之爱情》套系文创;与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合作,在“观华夏 见未来——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私人银行中心启幕大会”中展示文创产品。
同时,“影资文创” 凭借融合电影元素与非遗技艺的文创产品不断“走出去”,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2024年底与“故宫文创”“泡泡玛特”等品牌一起亮相“中国贸促”(阿联酋)文化创意展览会中国品牌文创展区,其中国电影故事内核和新颖产品形式广泛吸引海外中国文化爱好者;2025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团队完成的《神女》4K修复版入选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经典单元,“影资文创”开发的《神女》4K修复版纪念海报等文创同步亮相柏林;此外还多次通过中国电影联合展台在境外影展、电影节中展示。
▶ 注重多元传播:
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
“影资文创”深耕线上线下宣传场景,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提高宣传内容质量,拓展文化传播与价值传递的广度和深度,为品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影院、文创店、文创市集等线下场景,推出打卡赠周边、非遗技艺体验等互动活动,并结合影展及新品发布等节点,推出线上线下宣传销售的组合策略,促进了流量转化与用户体验提升。
在线上场景,如抖音、小红书等视觉化平台,打造新品预告、产品开箱、美图分享等生动直观的轻量化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深度阅读平台中,则侧重发布影史解读、设计理念等文化解析内容;此外,还建立线上社群,关注消费群体动态与反馈,促进互动交流。
总之,用“小”文创讲“好”故事,要以优质的文化内核为根本,以创新趣味的形式连接当代大众生活与情感。“影资文创”致力于深耕中国经典电影文化创新之路,它之所以仅成立一年多便深受关注,核心在于不断向深厚的中国文化沃土寻求和汲取营养。“影资文创”的实践探索,为助力电影文化跨越载体界限,真正走进大众日常,实现与公众的深度交融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电影+旅游”“电影+美食”等“电影+”系列活动如火如荼,电影文化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不断攀升,电影正成为连接多元文化消费生态的重要接口,“影资文创”也是“电影+”的实践探索,为通过文化新质生产力实现电影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经济转型,推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杜丽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