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日前,纪录电影《胡阿姨的花园》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影片艺术总监、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姚争,影片总策划、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导演潘志琪,制片人陈玲珍,联合制片人、电影频道杭州基地总经理黄钧妍等亮相映后见面会,与观众深入交流,分享创作幕后。
纪录片《胡阿姨的花园》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有一位淳朴善良的阿姨用一双发现美的手、一颗悲悯温暖的心,让困顿的生活在裂缝里开出花来,也把温暖的光照进了每位观众的心灵花园。
历时9年拍摄完成,影片的诞生离不开主创团队几千个日夜的打磨和坚守。谈到创作初衷,导演潘志琪坦言,与胡阿姨的相遇是“缘分”使然:“2010年我初到重庆十八梯,感受到这里与周边现代商业区的强烈反差,又得知这片区域即将进行旧城改造,便展开了调研,直到2012年才遇见胡阿姨,未曾想这一拍就是9年。”
李玮同样被导演和胡阿姨身上相似的执着与纯粹所打动。她表示1905电影网一直关注青年影人的创作,因此选择为《胡阿姨的花园》保驾护航:“纪录电影是离人很近,离生活很近,离时代很近的艺术形式,希望胡阿姨的纯净和韧劲,以及这部电影的真实和朴素,能在更多观众心中激起回响。”
黄钧妍表示,胡阿姨的魅力就在于她既平凡又不凡,用坚韧和乐观在废墟里打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花园,“9年来,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众多参与者加入创作。期待影片上映后,这束微光能照亮更多人。”
艺术总监、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姚争认为,《胡阿姨的花园》作为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人文情怀的佳作,凝结着主创们的创作初心,希望通过艺联专线发行模式,使影片触及更多知音,让胡阿姨的故事与电影之美被广泛看见。
首映现场,业界嘉宾、专家学者们也高度肯定了影片的艺术表达与现实意义。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光明认为,《胡阿姨的花园》恪守纪录片真实与客观的准则,未对人物与情节进行刻意戏剧化处理,而是通过长达9年的陪伴式拍摄,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影片更透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胡阿姨的精神世界映照出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现实议题,引发广泛关注和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则用“三重对比”——丑与美、穷与富、利与义解析影片的艺术魅力。胡阿姨的生活环境看似简陋脏乱,收入低微还背负着债务,但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她依然保持着乐观与坚韧,不仅用双手打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花园,更坚持帮助他人,是当之无愧的“精神富翁”。(影子)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